产品名称:
沪云公司批文或新药证书寻求转让
产品类别:未知类型
信息内容:05001治疗痛经的胶囊剂项目简介
【申报分类】中药六类。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痛、活血化瘀,主治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项目特点】
1) 组方简单:由四味常用植物药组成,均由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与同类产品比较,组方药味少,药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2) 服用方便: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临床疗程为15天。3) 依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系统治疗。4) 主治症发病率高,治疗疗程短,周期短。临床实验周期短,且治疗过程中病人勿需住院治疗。5) 成本低廉:研究确定了保证疗效和质量的简单生产工艺:传统的提取工艺结合喷雾干燥、干压制粒,减少了辅料的用量。并经过多批中试生产验证工艺稳定,原辅料价格适中,通过GMP认证的普通胶囊生产线即可生产。
【开发进度】已获得临床批件。 专利已授权。
05002天麻头风灵软胶囊项目简介
【申报分类】中药九类。
【功能与主治】滋阴潜阳,祛风,强筋骨,用于顽固性头痛
【适应症】滋阴潜阳,祛风,强筋骨,用于顽固性头痛。
【特点】1、剂型:中药软胶囊剂型较少,层次较高,目前用于头痛用药尚无软胶囊;2、规格:原胶囊剂为0.2g/粒,一次4粒,拟开发的规格为1.1g/粒,一次2粒,这样可以减少每次服用数量,患者的依从性较好。3、国家基本药物,医保品种(地方),OTC甲类药品。
4、原产品市场知名度高, 新剂型市场潜力大。5、申请了软胶囊剂型专利。
【市场前景】
天麻头风灵胶囊(中药保护品种—延长保护期至2011年)是贵州益佰推出的用于治疗头风头痛的强势品种。据统计,2003年用于治疗风病的中成药的销售数量排序中,天麻头风灵胶囊位居第五位,占到了10%以上的比率。另外,根据贵州益佰的新股发行报表介绍,天麻头风灵胶囊2002年的销售额为0.58个亿,2003年的年销售额为0.59个亿。我们认为天麻头风灵软胶囊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成本分析】
胶囊(贵州益佰): 药材0.02054元/粒、0.164元/天, 制剂1.23元/粒、9.87元/天。该药的利润附加值较高,市场操作空间较大。
【合作方式】转让生产批件或其他合作方式。
【项目进度】药审中心技术审评中,预计05年六月可获生产批件与新药证书。
05003金莲花分散片项目简介
一、项目优势
1、疗效确切: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药有效率〉90%。2、剂型优势:中药分散片(异型片)极少。3、OTC品种: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发文,2004年7月1日起,凡未列入非处方药的抗生素要凭处方购买,抗生素将不能在药店销售,本产品为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非处方药,就更具优势。4、服用方便:本产品同时具备了片剂和冲剂的优势,既可温开水泡服(3分钟以内崩解),亦可吞服。5、本品无糖:适用人群广。6、天然抗生素:在抗生素滥用,人们耐药性增强的今天,本产品有希望作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药物,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的上感人群就显得尤为明显。
二、市场前景
抗生素是感染药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全部抗感染用药的近90%。2003年全国医院用抗生素共计192亿元,比2002年用药金额增长15.5%;2003年全国抗生素销售共计约300亿元。本产品即使占有市场份额的1/1000,年销售额也近3000万。国家目前降低抗生素价格,限制滥用抗生素,故天然抗生素(中药与天然药物)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三、成本核算:原料成本:0.40元/天(批量购买时可能还有下降的可能)。
四、申报分类: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第九类 。
五、项目进度:已上报至SFDA,预计2005年五月获得新药证书。
六、转让方式:新药证书或其他合作方式。
05015连芷清胆胶囊项目简介
【申报分类】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第6(2)类。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胆囊炎。
【简介】本药为江苏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目前已有200例临床病例,总有效率高。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安全无毒。具有使用方便,容易吸收的优点。
【项目进展】本项目已获临床批件。
05016清热颗粒项目介绍
一、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6类。
二、处方组成:以麻杏甘石汤为基础,添加柴胡、鱼腥草等。
三、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利咽。
适用于四时外感,肺热咳喘的卫气病症,对于邪在卫气阶段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适用于现代医学的病毒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喘息型肺炎、百日咳、小儿肺炎、麻疹合并肺炎、非典型肺炎等疾病而见风热在表、邪热壅肺、肺失宣降之证者。
四、规格:7g/包
五、本方特点和优势:
处方药性平和,临床应用多年未见不良副作用。本方弱化辛温解表,强化辛寒清气,宣肺化痰之功。国内外以麻杏甘石汤为基础研制的新药日渐增加,宣肺清热颗粒与同类药品相比较有两大特色。
其一,生石膏与麻黄药量的比例和同类产品有明显的区别。
其二,在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物方面与同类产品有区别。
六、清热颗粒项目简介
放大生产表明该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除对本品按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颗粒剂项下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并符合规定外,药学研究还确立了对本品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说明该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毒性试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颗粒剂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安全。
七、市场前景:
清热颗粒是将名老中医的验方用现代药学理论和现代药学技术研制的中药天然药第六类新药—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由10味中药提炼而成,通过对该药进行药效学、毒理学及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表明该颗粒剂是安全、稳定、有效、质量可控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本方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在治疗四时外感,肺热咳喘证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疗效卓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与国内同类药物比较,该方颇具特色和优势。
清热颗粒原方有着坚实的临床应用基础,疗效明确。现采用现代化药学理论和现代药学技术将其研制成新中药剂型—颗粒剂,使该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携带、贮存和有利于工业化大生产的优点。
八、项目进展:该药现已获得临床批件。
05033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一、注册类别:原西药四类
二、药品名称:
[通用名]: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国外商品名]:Sandostatin,善宁 ,善得定
[化学名]:L-半胱氨酰-D-苯丙氨酰-L-半胱氨酰-L-苯丙氨酰-D-色氨酰-L-赖氨酰-L-苏氨酰-N-[2-羟基-1-(羟甲基)丙基]-环(2→7)-二硫化物;[R-(R*,R*)]醋酸盐
三、剂型:小针 ; 规格:0.1mg/ml
四、适应症:主要用于上消化道静脉破裂出血的抢救治疗及胃溃疡出血治疗、急性胰腺炎、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肢端肥大症、突眼性甲亢症等。
五、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奥曲肽的临床用途很广,由于现在的进口产品,药价昂贵,限制了本品的使用。 另外由于其开发难度大,门槛高,也限制了国内一部分企业及研发机构的研发申报。现国内同类产品只有一家生产,而且已经进入监测期,因此该产品在未来几年内将享有市场垄断地位,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八、开发进度:已做完所有临床研究,2005年9月可获得新药证书。
05034具有护肝功能的解热镇痛片
【注册分类】化药3.2类
【规格】对乙酰氨基酚250m+某酸50mg/片
【适应症】本药为具有护肝功能的解热镇痛药。
【概述】
感冒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和四肢疼痛。因此,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辅助一些抗组胺药是治疗感冒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解热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安乃近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以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价廉物美(每公斤3.35美元左右)在解热镇痛药中占主导地位。对乙酰氨基酚对胃无刺激,无阿司匹林引起儿童Reye氏病的副作用,故它占据了儿童解热镇痛药的主要市场;此外,对于服用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患者,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疗效均较好。
临床结果表明,尽管对乙酰氨基酚副作用较小,但仍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可发生肝脏损害。其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肝性脑病(如精神、神志障碍、躁动、嗜睡),脑水肿等症状。大剂量使用该药的危险性在于中毒剂量与治疗量之间的界限小,且超剂量中毒症状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因而易造成非故意超剂量服用引起中毒得以继续。
本品不仅可预防和降低对乙酰氨基酚造成的肝脏损害,而且它本身也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关节炎疼痛、创伤疼痛、周期性偏头痛等病症,并且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鉴于对乙酰氨基酚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市场需求大的现状,研制开发对乙酰氨基酚和甲硫氨酸的复方制剂是十分必要的。
【市场前景】
本品不仅增强了对乙酰氨基酚单方制剂的疗效,而且大大降低了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脏损伤,提高了药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医药市场上比其现有单方制剂更具有竞争优势,市场销售前景看好。此外,目前国内各大合资药厂的畅销抗感冒药,如泰诺、泰诺林、康泰克等面临零售价调低的不利影响,使其重新考虑产品定位,这为感冒药市场腾出了空间。
该复方制剂又可以根据临床需要,与其它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灵活配方,治疗不同的感冒症状,与现有的对乙酰氨基酚感冒复方制剂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临床用药合理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的优点。因此,研制开发本复方制剂也必将给生产厂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国内生产对乙酰氨基酚原料的企业多达28家,某酸的生产厂家至少也有七八家。上述两种原料价廉易得,减少了厂家生产投入成本。其原料均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本品复合片剂在国外已上市,
【专利及行政保护情况】该产品没有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也不属于行政保护的范围。
【项目进展】 本品已于2003年12月获得临床批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