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经痛舒分散片
产品类别:未知类型
信息内容:经痛舒分散片(暂定名)简介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症,特别是青春期少女约有80%以上遭此痛苦,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少女进入青春期,因此,发病人数将达数千万。为解除患者的痛苦,迫切需要一种服用简便,安全高效的治疗药物。目前治疗痛经的西药多属对症治疗的止痛药,如萘普生、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等,常服对胃刺激性大,且会产生耐药性。但中药治疗痛经则有较好疗效,如逐瘀温宫汤、妇科通经丸、痛经宝冲剂(月月舒)、痛经灵冲剂等。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A的效用,我们于1998年立项,开展中药A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和摸索,在对中药A治疗痛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得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制成中药分散片。目前已获得临床批件。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一般药理、主要药效学、急毒、长毒等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工艺:取中药A,粉碎,处理,加入乙醇,渗漉,收集初漉液,合并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01~1.04(40℃~45℃),烘干,即得原料。加填充剂,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助流剂、崩解剂过筛混合均匀,调整片重,压片,即得。
二、质量标准
(一)、原料质量标准
【性状】 本品为黄色均匀粉末;气微,味苦。
【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检查】
1.水分检查:本品含水量不得过5.0%。
2.重金属检查:本品含铅每g低于2μg,故未列入正文检查项。
3.砷盐检查:本品含砷每g低于1μg,故未列入正文检查项。
4.微生物检查: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
1.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1.1对照品:自制,含量99.64% 。
1.2测定溶剂:酸性乙醇
1.3波长:277.5nm
1.4线性关系与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y=7.526101x-0.03959,相关系数r=0.9999,表明在0~10.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标准曲线通过原点。
1.5稳定性试验:供试液在4.5小时以内稳定,本方法稳定性良好。
1.6精密度试验: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1.7重现性试验:本方法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1.8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100.53%,相对标准偏差2.63%,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良好。
1.9含量限度:根据7批中试产品的检测结果,暂定本品每100mg含总黄酮以X 计算,应为60.0mg~88.0mg。
2.有效成分X:高效液相色谱法
2.1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3.9×150mm)。
2.2流动相:甲醇-8%乙酸(16∶25),流速1ml/分钟。
2.3检测波长:277.0nm,柱温35℃。
2.4理论板数:不低于1500。
2.5对照品 自制,含量99.64% 。
2.6线性关系与回归方程:m=4.365375×10-8A-0.001983,r=0.9998。表明在0.04—0.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通过原点。
2.7精密度试验: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2.8稳定性试验:供试品溶液在10小时内稳定,本方法稳定性良好。
2.9重现性试验:本方法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2.10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100.9%,相对标准偏差1.90%,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良好。
2.11含量限度:根据十批中试产品检测结果,暂定本品每100mg含有效成分X不得少于11.0mg。
(二)、经痛舒分散片质量标准
【性状】 为黄色的片;味苦。
【鉴别】 薄层色谱法
【检查】
1、溶出度 限度为总黄酮含量的70%,应符合规定。
2.重量差异:符合规定
3.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
5.重金属检查:本品含铅每g低于2μg。故未列入正文检查项。
6.砷盐检查:本品含砷每g低于1μg。故未列入正文检查项。
【含量测定】
1.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1.1对照品:自制,含量99.64% 。
1.2测定溶剂:酸性乙醇
1.3波长:277.5nm
1.4线性关系与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y=7.526101x-0.03959,相关系数r=0.9999,表明在0~10.5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标准曲线通过原点。
1.5稳定性试验:供试液在4.5小时以内稳定,本方法稳定性良好。
1.6精密度试验: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1.7重现性试验:本方法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1.8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98.09%,相对标准偏差0.56%,表明本方法回收率良好。
1.9含量限度:根据5批中试产品的检测结果,本品每片含总黄酮以X计,不得低于91mg。
2.有效成分X:高效液相色谱法
2.1色谱条件:Nova-pak C18色谱柱(150mm×3.9mm)。
2.2流动相∶甲醇-8%乙酸(16∶25)。
2.3检测波长:277.0nm,柱温35℃。
2.4理论板数:不得低于1500。
2.5对照品:自制,含量99.64%
2.6.线性关系与回归方程:m=4.365375×10-8A-0.001983,r=0.9998。表明在0.0~0.4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标准曲线通过原点。
2.7精密度试验: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2.8稳定性试验:供试品溶液7小时内稳定,本方法稳定性良好。
2.9重现性试验:本方法重现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2.10回收率试验:平均回收率99.4%,相对标准偏差1.49%。
2.11阴性试验:无干扰
2.12含量限度:根据五批中试产品检测结果,暂定本品每片含有效成分X不低于17.5mg。
三、初步稳定性试验
(一)、原料初步稳定性试验
取三批样品在常温和加速(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分别进行18个月和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本品质量稳定。
(二)、经痛舒分散片初步稳定性试验
三批样品在常温和加速(温度40℃,相对湿度75%)条件下,分别进行24个月和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
四、主要药效学
1.高、中、低剂量可以明显延长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30分钟内的扭体次数;与水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的作用强度与扶他林的作用强度相当,大于痛经灵颗粒。
2.高、中、低剂量可以明显延长前列腺素E1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30分钟内的扭体次数;与水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的作用强度与扶他林的作用强度相当,大于月月舒冲剂。
3.对兔子正常在体宫缩及宫缩加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张力下降、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
4.对大鼠离体子宫正常宫缩及收缩加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张力下降、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
5.药后不同时间的痛阈值与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其镇痛作用在药后1—1.5小时最强,镇痛作用随着剂量的降低而减弱。水对照自身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痛经片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6.对E2、LH水平无明显影响,对FSH水平仅有低剂量可使之降低,而高、中剂量无此作用,综合考虑对卵巢、子宫脏体比值的影响,可能系个别血样测定误差所致。
7.对成年未孕小鼠卵巢和子宫的重量无明显影响。
8.可明显增加幼鼠的子宫发育,提高其子宫/体重的比值,对幼鼠卵巢的发育无明显的作用。
9.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抑制2%复合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作用,降低其肿胀程度和肿胀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10.高剂量均可显著的加快小鼠微血流速度,中、低剂量呈现一定的作用趋势。造成的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表现在微血流速度和流态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能明显对抗微循环障碍时的微血流速度减慢,并且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加快微血流障碍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说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11.对全血比粘度(高、中、低切变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反映“浓”, 本品对此呈现一定的作用趋势。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反映“凝”, 本品对此呈现一定的作用趋势。提示本品血瘀—之粘、浓、凝的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说明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12.高、中、低剂量分别能极显著和显著的抑制大鼠炎症组织内PGE2的合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有极显著性和显著性差异;经过统计学处理提示:其高剂量作用强度与扶他林相当。
附: 高、中、低剂量参考数值
高剂量 中剂量 低剂量
兔子 灌服5ml/5kg 93.2mg/kg 46.6mg/kg 23.3mg/kg
大鼠 灌服12ml/100g 180mg/kg 90mg/kg 45mg/kg
小鼠 灌服0.25ml/10g 260mg/kg 130mg/kg 65mg/kg
五、一般药理学研究
1.观察对大鼠、小鼠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在治疗剂量下观察本品对小鼠的精神状态、自主活动、旋转运动能力的影响,未观察到异常影响。
2.观察对猫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在治疗剂量下观察本品对猫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及呼吸深度、频率的影响,未观察到异常改变。
六、毒理学研究
(一)急性毒性试验
1.口服途径的LD50或MTD测试:
小鼠口服未作出LD50,一日内给小鼠灌胃本品提取物为60.0g/kg,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8400倍以上;连续观察七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说明本品低毒、安全。
2.腹腔途径的LD50测试:
小鼠腹腔注射未作出LD50,一日内给小鼠腹腔注射本品提取物为5.0g/kg,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00倍以上;连续观察七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说明本品低毒、安全。
(二 )长期毒性试验
1.大鼠长毒实验:给大鼠灌胃本品提取物0.4g/kg、0.2g/kg、0.07g/kg鼠重,相当于70kg人临床日用量的60倍、30倍、10倍,连续给药45天,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重变化、食量、水量,试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液学、血生化学指标;并活杀2/3动物,检测重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剩余1/3动物,进行21天恢复期观察,复测上述指标,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和继发、后遗的毒性反应,说明本药拟采用的临床用药剂量和疗程安全、低毒。
2.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