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青蒿素产业洗礼之后迎接重生

青蒿素产业洗礼之后迎接重生

中国虎网 2007/6/6 0:00:00 来源: 未知
 2004年起我国青蒿素产业开始崛起 我国占有全球青蒿素资源的80-90%,是全球主要的青蒿素资源来源方。传统抗疟药面临日益增长的耐药性,使我国的青蒿类药物走向抗疟第一线,2004年5月,WHO正式向受传统单方制剂耐药性困扰的国家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简称ACT),并将过去每年10万剂的采购量提高到04年440万剂,直接导致了青蒿素供不应求,价格因此出现快速上涨。 短期供求矛盾导致价格经受洗礼 疟疾是世界上流行非常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有约25亿人生活在疫区,每年至少有3亿人疟疾急性发病病例,死亡人数在100万以上,约90%死亡发生在非洲,据WHO估计,抗疟疾药物市场容量在15-20亿美元之间。 青蒿素的产业链包括:产业上游包括蒿草种植,再提取青蒿素,下游包括将青蒿素制成单方或者复方制剂,或者将青蒿素深加工成衍生物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然后再制成制剂。 近两年,我国青蒿素企业迅速增长,有近100家青蒿素企业,但多数规模不足20吨,其中青蒿素提取产能较大的有:华立产业集团下的华立药业60吨,昆明制药30吨,以及复星旗下的桂林南药(据报道超过100吨),重庆通和约20吨等。 按照重庆经贸委的统计:2005年,重庆市青蒿种植面积超过10余万亩,种植区县达到10余个,青蒿原料总产量约1.4万吨,可提供青蒿素约70吨,重庆地区为108吨,占全国产量的81.2%,折算全国青蒿素产量约133吨,估计市场实际需求在150吨左右。 WHO大力推荐青蒿药物取代传统的奎宁抗疟疾药物引发行业的过热。此前,青蒿素原料一直保持比较温和的上涨,在WHO通过诺华提高了国内青蒿药物采购人份后,青蒿素价格加速上涨。由于蒿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3月下苗,8月收割,04年的供给缺口一度造成青蒿素原料供应出现紧张,以至2005、2006年青蒿素企业急剧增加,不少企业展开了蒿草“圈地”运动,青蒿素原料价格也扶摇直上,最高达到7000元/公斤,是04年价格3 -4倍。2006年1月,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青蒿素用药政策的调整,鼓励以含有青蒿素的复方抗疟药(ACT)代替青蒿素单方制剂,青蒿素终端制剂需求结构性萎缩,青蒿素原料价格也直线下降。 青蒿产业的远景看好 据WHO估计,全球抗疟药市场达到15亿美圆规模,来自官方(规范市场)的采购约年2亿美圆,只有目前抗疟市场的13%份额,传统抗疟药逐渐被青蒿素药物替代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对我国青蒿素产业将是个重大机遇。 现代理论表明,青蒿药物之所以能抗疟疾,作用机制是通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正是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认为,青蒿素有治疗癌症的潜力,目前,国内包括华立药业等青蒿素企业都在与国外联合开发青蒿素的新适应症药物,并且有的已经进入一期临床阶段。如果能拓展青蒿素的适应症,则其终端市场将急剧放大,大大超过目前抗疟药15亿美圆的市场规模,有利于于青蒿产业向纵深发展。   产业最困难时期已过,青蒿原料价格有望回暖 青蒿素的价格受到国内供给以及国际终端制剂需求的影响表现波动。考虑07年主要消化过去两年青蒿库存,以及今年8月的蒿草收割季节的来临增加供应因素,蒿草与青蒿原料药价格回暖的窗口期可能在今年底。 供给方面: 2004年以后,青蒿素收购大战带来国内产能急剧增加,经过2005、2006年两个收割期,蒿草以及青蒿素都已经过剩,青蒿企业普遍存在库存。价格的下降不仅伤害了蒿农,也伤害了规模较小的提取企业。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青蒿素价格的下跌导致06年不少提取企业未履行采购合约,今年蒿农的种植积极性不高,预计蒿草将不会出现前两年的盲目种植;另外,库存蒿草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提取成本将会提高。 需求方面: 1、终端需求结构性的改变。国内来自WHO公立市场(包括WHO,各国政府,公立医院)的采购数量有限,国内企业除了桂林南药的青蒿琥脂(单方)获得WHO预供资格外,再无其他品种,但其来自WHO的订单十分有限。因此,国内企业基本处在产业链底端,青蒿药物进入国际市场只有通过WHO采购制剂,然后由跨国公司向国内采购原料这一条渠道。但是,2006年以来,情况明显改观,过去两年国内青蒿素产业过剩,企业为了寻求出路,沿着两条路行走,其一是企业纷纷通过贸易商,或直接出口私立市场(民间公司、药店采购);其二是直接在非洲、欧洲等国家设立营销机构,开展制剂营销,国内成药私立市场获得较快发展,诸如华立药业的科泰复就比较成功,在非洲国家树立了牢固的品牌知名度,我国青蒿制剂在国外市场的营销售消化了国内青蒿素的过剩库存。 2、国内青蒿素企业争取WHO供应资质论证延伸产业链,推动终端回暖 目前,要获得公立市场的采购订单,必须同时通过原料、成药的资格论证,保证成药在各个环节规范的可追溯性。长期以来,诺华基本垄断了WHO的供货商资格,国内企业只能作为原料商向其供货。06年WHO调整抗疟药,是青蒿素需求萎缩的直接原因。07年5月全球卫生大会基本明确抗疟单方药被淘汰,抗疟复方药将填补单方药的市场份额,我们没有数据表明单方药留下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但我们推断,经过1-2年的发展,全球青蒿素成药企业的由单方向复方转型日渐成熟,07年的抗疟成药市场规模将会回暖。 虽然直接来自WHO的抗疟药订单只在1.5亿人份(按照诺华蒿甲谜2.4美圆/人份向WHO的协议价格计算,合同金额达到3.6亿美圆,折合人民币27亿左右),但其对指导全球青蒿用药有重大意义,因此,如果考虑WHO之外的公立订单,青蒿复方药物将可能增加一倍。目前,国内企业包括华立、昆药、桂林南药、广东新南方等都在积极争取WHO论证,一旦通过,将与诺华等跨国巨头一起,分享巨大的订单资源。 3、成本因素封杀青蒿价格下跌空间 以目前含量千分之7左右的蒿草价格5000元/吨,按照行业80%的收率水平,约每吨可提取5.6公斤/每吨青蒿素,以每公斤2000元价格,每吨价格差为(11200-5000=6120),机器设备按照100万按10年折旧费10万,提取20吨青蒿草则仅剩下2.24万,还未付出人工成本,所以,我们估计2000元左右基本是青蒿素提取企业的价格底线区间,青蒿素在这个价格将体现很强的成本刚性。    寻找最具有竞争力的青蒿企业 青蒿素行业极端不规范类,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青蒿素价格的理性回归将对规模小,没有资源优势( 2975.840,-286.14,-8.77%)的小企业构成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市场,市场将演绎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过程。 我们看在国际资质论证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从而能够分享全球青蒿素药物巨额订单,目前国内在接受积极论证的青蒿复方药物中,华立药业( 6.68,-0.74,-9.97%)的科泰复可能在下半年率先获得WHO预供商资格;另外,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具有资源垄断优势,因为人工规模化培育的蒿草具有含量高的特点,包括华立药业、桂林南药分别在重庆、百色等地拥有了专业的蒿草GAP种植基地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