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09/5/23 0:00:00 来源:
未知
新医改8500亿: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市场扩容
与感冒药危机一样,新医改无疑是医药行业当前最大的热点。国务院表明将在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用于卫生事业的建设,引起了业内关于“8500亿资金何去何从”的激烈讨论,讨论的内容几乎都围绕政府公布的五大重点工作,如公立医院的改革到底是否合理?社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城乡医保、农保报销比例加到多少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很激烈,但结论很模糊。绝大多数人没有对8500亿真正如何分配给出一个明确的解读。笔者站在对医药行业和国家政策的持续关注的角度上,通过对新医改的持续关注和分析,通过本文做出解答,使消费者能够看清国内未来卫生事业的形势,为医药企业为医改提供制定营销战略的依据。
8500亿的真相
企业、卫生机构、个人都知道8500亿是一笔庞大的金额。但这笔金额每年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大好处?能给医药企业带来多大的市场?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业内的专家过多地从市场、老百姓的需求方面考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2009-2011年的8500亿是完全新增投入还是原来财政的固定预算?如果不是新增的投入,那么能使医药市场带来多大的扩充?
笔者对过去八年的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做了一个统计,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预算卫生支出的整体增长趋势非常稳定。从2001年开始,除了政府在2003年应对非典事件加大了对卫生支出的投入,使增长率达到了24.1%之外,其余几乎每年的卫生支出增长稳定在10-15%左右。从07年开始,增长率有所下降。那么,如果按照13%的增长率预测未来三年(2009、2010、2011)的财政投入,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卫生支出预算将分别为2493亿、2818亿、3184亿,共8495亿。笔者分析,这就是中央所指的8500亿。
所以,这8500亿很可能不是新增的投入,而是即使不医改,也会支出的计划内预算。如果是这样,8500亿只是经过不断宣传,而堆积起来的一个概念。由于老百姓专业知识不足,更不会对8500亿的根本追根究底,政府可以达到安定、提升群众信心的目的,这也符合政府不断强调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其实如同年初开始导致股票大幅上涨、引起国内国际舆论轰动的“4万亿”一样。笔者较早前就,4万亿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 4万亿指的国家投入加预期带动银行、企业、个人投入的社会投资总额。因此,4万亿是个口号,不是实际的财政支出。财政实际支出只有1.18万亿,而这1.18万亿,是几年前就规划好的财政投入,又并非是针对经济形势的投入。但是在问题被清楚解释之前,老百姓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纷纷认为,这是完全国家针对金融危机做出的“救市”壮举。
但是这样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完全没有加大投入,医保报销标准的提高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从何谈起?近期媒体报道显示,地方财政存在大量结余,而老百姓却面临高额费用无法报销,也就是“看病贵”的问题。所以,尽管每年2000多亿的投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由于地方财政原定用于卫生事业建设的资金没有落实到位,很多老百姓看病受到报销等问题的限制。所以,笔者建议中央通过加强监管,保证地方财政把用于卫生事业建设的资金充分用于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把钱落到实处,从而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医药企业应如何评估医改带来的市场机会
前文分析,8500亿不过是计划内的自然增长。所以,对于市场普遍预测政府投入带来的农村市场大幅增长,尤其是对普药、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长,医药企业应理性看待。笔者认为,期望“8500亿”带来基层医药市场新增几千亿的销售额是不现实的。
针对医改而言,医药企业应从对8500亿的期待回到对医改后市场格局变化的认识上来。比如,医改方案已明确,要建立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那么政府投入和市场机会一定会向县级医院市场倾斜,普药企业应对县级医院做相应的战略部署,尽早抢占资源。对于处方药招商企业,应聚焦到“两票制”是否执行及建立企业、代理商的双赢体系上。品牌药企业,应关注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对品牌药的影响上来。医改政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笔者在《县级医院市场—未来医药行业的最大增长点》、《医药企业的产品线管理策略》等文章中另作了详细介绍。
医药行业以政策为第一导向,以市场为第二导向。老百姓有认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形势的权力,也应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而增强判断力;对医药企业而言,不能对市场机会盲目乐观,应理性看待市场机会,实事求是地制定营销战略。有了站在行业的高度,对政策的研究深度,及对市场了解的广度,才有可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战术。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