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2/4 0:00:00 来源:
未知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有权威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有相当比例的保健品为假冒产品,还有一些保健食品随意加入违禁药物。群众对保健品的不信任率竟然达53%,非常不信任则达到了34%。
笔者以为,当下我国保健品市场的混乱现状缘于如下六种原因:
第一,审批门槛低。
有相当一部分保健品生产企业并不从事产品研发,而是通过申请批号或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的方式直接生产,然后进行夸大宣传,将产品高价售出,从而走上了“畸形”的道路。
第二,商家诚信缺失。
一般来说,保健食品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然而,一些不法生产企业为了追求效果的立竿见影,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物成分,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第三,广告发布不规范。
据中消协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的4年间,仅仅由食品和保健品广告违规引发的投诉案件就分别有3223起和4349起,高居投诉榜前列。尽管在短期内获得了巨额商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其透支的却是整个产业的未来。
第四,法律欠健全。
从2003年起,我国取消了所有“药健字”批准文号,保健品被划分为药品或是食品。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进行同步调整,造成保健食品概念模糊,没有形成完整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这也导致了在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管体制上条块分割的情况,影响了保健品监管的效果。
第五,违法成本低。
在美国,一旦查实保健品存在广告欺诈或产品质量问题,则其生产销售者或者因巨额经济处罚而倾家荡产,或者面临牢狱之灾。而我国对保健食品违法行为的处理一般为罚款,违法者通常会在利润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来对付罚款,因此,这种处理措施根本达不到震慑目的。
第六,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不少消费者“败”在了促销人员和促销广告的强大攻势下。消费者往往混淆了保健品与药品的界限。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