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4/27 0:00:00 来源:
未知
江苏频道南京4月25日电(记者 刘巍巍)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生物医药研究中心近日在苏州成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也于同期正式启动。2010将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之年。然而,在各地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隐忧,专家指出根治生物医药产业“弱小症”须对症下药。
生物医药产业呈现燎原之势
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为此,全国各地均在大力推进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星星之火”正在中国大地上呈现燎原之势。
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已近2000亿元,总量规模约占全国的11.5%,形成了苏州、南京、泰州、连云港等一批医药研发的重要基地。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表示,创造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到2012年底,该市将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2000亿元;此外,上海市还要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打造100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
北京市为实现未来3年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上千亿元的目标,近日启动了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即G20工程。通过对17家规模企业和6家潜力企业的扶持,积蓄产业发展能量,增强产业竞争力。
重庆市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亿元打造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100项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促成在研新药10-15个实现产业化,重点改造大品种15-20个,力争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将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表示。
高歌猛进背后暗藏隐忧
生物医药产业以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三高”特点,成为全球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我国近期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提升了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新药研发队伍,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尽管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向高、精、尖方向挺进,突出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和核心优势企业少两个方面的“弱小症”。
——自主创新能力弱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效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命脉,由此,在药物研发中居主体地位的企业的高额研发投入就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缺少大型核心企业和相关投融资渠道,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导致难以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目前,我国的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以仿制为主,单元技术与国际相比尚存一定差距,中药制剂工艺水平质量标准及研究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
统计表明,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本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均为仿制。
在创新人才方面,高层次研发人才短缺,尤其缺少掌握国际前沿进展和关键技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领军型人才。
——核心优势企业少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制药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巨型生物医药企业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国际竞争能力弱,在综合实力上处于世界第二阵营前列。例如,美国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安近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34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年销售收入却仅为200亿元人民币。
此外,生物医药企业同质化竞争,导致产能过剩,从而使市场环境恶化。例如,基因工程药物G—CSF临床应用剂量很小,只需一个厂家即可基本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但国内生产厂家超过15家,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认为,虽然生物医药企业属于高技术范畴,但目前利润低、积累能力弱,无法实现高研发投入、高技术产品、高回报率、再度研发更新产品的良性循环。
对症下药根治生物医药“弱小症”
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应对症下药,有效根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弱小症”。
——合理制定规划,灵活调节政策
产业发展规划是一段时期内某一领域发展的方向性纲领。为此,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管理委员会主任朱康勤呼吁,应尽快出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加强对各城市和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分工指导,推动全国生物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实施,加速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步伐。
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灵活调节产业政策,酌情制定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并且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及严格的准入审批,建议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时,应整体上优于软件行业,以便吸引更多资金。
——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技术突破
根据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抢抓后发优势极为重要,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以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主。
据介绍,目前可作为超前部署和重点突破的核心生物医药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靶发现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干细胞治疗性克隆技术、纳米药物等。国家可集中优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产业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产品的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
“而这些都要有自主创新作为基础。”苏州创新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姬云博士建议,政府应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效研发组织体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应建立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相关主体参与的高端性技术平台,使其在运行机制、组织结构模式、技术转化方式、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发挥出支撑产业化的作用。
——广开资金渠道,壮大优势企业
生物医药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尤为重要。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宫平教授认为,政府应帮助生物医药企业拓宽资金渠道,运用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共同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生物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
“钱要用到刀刃上。”姬云博士建议,政府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产品技术先进的骨干生物医药企业,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大型优势企业兼并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重组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促进高效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构建。(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