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背后暗藏隐忧

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背后暗藏隐忧

中国虎网 2010/5/7 0:00:00 来源: 未知
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生物医药研究中心近日在苏州成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工程同期正式启动。2010年将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之年。然而,在各地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隐忧,专家指出,根治生物医药产业“弱小症”须对症下药。

  产业发展呈燎原之势

  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为此,全国各地均在大力推进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正在中国大地呈燎原之势。

  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已近2000亿元,总量规模约占全国的11.5%,形成了苏州、南京、泰州、连云港等一批医药研发的重要基地。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表示,创造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年-2012年)》,到2012年底,该市将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2000亿元;此外,上海市还要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打造100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

  北京市为实现未来3年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规模上千亿元的目标,近日启动了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即G20工程。通过对17家规模企业和6家潜力企业的扶持,积蓄产业发展能量,增强产业竞争力。

  重庆市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亿元打造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100项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促成在研新药10~15个实现产业化,重点改造大品种15~20个,力争新增产值300亿元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将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表示。

  高歌猛进背后暗藏隐忧

  生物医药产业以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三高”特点,成为全球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我国近期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提升了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水平;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化新药研发队伍,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尽管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向高、精、尖方向挺进,突出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弱和核心优势企业少两个方面的“弱小症”。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效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命脉,在药物研发中居主体地位的企业的高额研发投入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缺少大型核心企业和相关投融资渠道,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导致难以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目前,我国的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以仿制为主,单元技术与国际相比尚存一定差距,中药制剂工艺水平质量标准及研究基础仍比较薄弱。统计表明,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本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均为仿制。在创新人才方面,高层次研发人才短缺,尤其缺少掌握国际前沿进展和关键技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领军型人才。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制药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巨型生物医药企业更是寥寥无几,国际竞争能力弱,在综合实力上处于世界第二阵营前列。例如,美国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安近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34亿美元,而我国大型医药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仅为200亿元人民币。此外,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同质化竞争,导致产能过剩,从而使市场环境恶化。例如,基因工程药物G—CSF临床应用剂量很小,只需一个厂家即可基本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但国内生产厂家超过15家,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国家发改委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亚平认为,虽然生物医药企业属于高技术范畴,但目前利润低、积累能力弱,无法实现高研发投入、高技术产品、高回报率、再度研发更新产品的良性循环。

  根治“弱小症”需对症下药

  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应对症下药,并开出了根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弱小症”的药方。

  合理制定规划,灵活调节政策。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管理委员会主任朱康勤呼吁,尽快出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加强对各城市和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分工指导,推动全国生物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配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实施,加速生物医药成果产业化步伐。

  各地应根据自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灵活调节产业政策,酌情制定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并且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及严格的准入审批,建议在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时,应整体上优于软件行业,以便吸引更多资金。

  加快自主创新,推进技术突破。有专家指出,根据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现状,抢抓后发优势极为重要,因此在发展战略上应以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为主。目前可作为超前部署和重点突破的核心生物医药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靶发现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干细胞治疗性克隆技术、纳米药物等。国家可集中优选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创新,加快产业化进程。

  “而这些都要有自主创新作为基础。”苏州创新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姬云博士建议,政府应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效研发组织体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应建立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技术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相关主体参与的高端性技术平台,使其在运行机制、组织结构模式、技术转化方式、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发挥出支撑产业化的作用。

  广开资金渠道,壮大优势企业。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院长宫平教授认为,政府应帮助生物医药企业拓宽资金渠道,运用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生物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

  姬云博士建议,政府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产品技术先进的骨干生物医药企业,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鼓励大型优势企业兼并国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重组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促进高效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构建。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