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7/1 0:00:00 来源:
未知
尽管目前药材价格上涨势头已开始回落,但总体而言,药材价格与以往相比还是普遍有所上升。那么,中药材的价格是否在中成药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对中成药的生产销售造成了哪些影响?政府应该如何引导中药材种植流通?
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5家规模化的中成药企业和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同时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将对基本药物进行新一轮降价,药品价格政策的变动无一不牵动着中成药企业敏感的神经,因此这些企业也发出了政府对于中成药的价格管理应该考虑企业药材成本与质量、鼓励企业“优质优价”的集体呼吁。
嘉宾:李振江 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
秦玉峰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大伟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辉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长海 广州药业总经理、广州中一药业董事长
江云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涨价引发企业原料成本上升
“在药材价格渐涨的语境下,如果一味以降价为手段抑制药品价格虚高,恐难以奏效,而且有可能迫使个别企业使用等级较低的药材,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掣肘了整个中药行业的进步。”
医药经济报:贵公司使用的哪类品种的药材受影响比较大?药材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刘大伟:基本上所有品种都受到了药材涨价的影响,其中药材受影响大的品种有:桔梗、白及、三七、薏苡仁、白术、薄荷、白芍、麦冬、淫羊藿等。有的涨价达6倍之多。
江云:一是天气原因,二是需求增长。现在养生需求增加,食疗盛行,比如枸杞、三七、西洋参、天麻,这是必然趋势。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追求中药保健。前段时间也不排除人为炒作因素。
最近药材价格开始理性回归。现在人为的因素比较小,但要看到药材需求在增加,还有整体人工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
其实药材涨价有一定合理性,既是自然规律调节,刺激农民种植,又可以让企业有积极性建设基地,控制源头。这里也有经济规律,有些价值高的品种必然导致种植的热情,这需要市场调节。
刘辉:的确,近半年来,由西南干旱引发的中药材涨价风波屡见报端,纷纷绕绕,而且已从部分品种蔓延至整个药材市场。除三七、金银花、虫草等典型的中药材价格涨幅惊人外,其他药材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以太子参为例,其价格由去年的不到20元/公斤,现在涨到了50多元/公斤,山药的涨幅亦是几倍。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OTC品牌领军企业,江中药业同样受到了来自药材涨价的成本压力,像以太子参、山药、陈皮为主要原料的健胃消食片等拳头产品已是国内OTC单品冠军,具有比较优势,抗风险能力稍强一点。
医药经济报:药材涨价是否影响到你们公司的正常生产,会否因此减产?因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占总成本的多少比例?
秦玉峰:到目前并没有影响公司的产能。这是由于我们的主要原料都采取了合同贮备的方式,合理的避开了价格高峰期的采购。
刘大伟:现在药材的全面大幅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占采购总成本的25%以上,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保证正常生产,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个别品种如白及颗粒,因涨价幅度实在太大,已远远超过公司能承受的范围,我们正在考虑减产。
吴长海:中一药业的原料成本上升约为20%,而综合生产成本已上升了10%。我们主要是通过销售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来消化成本压力,另外公司主导品种国家基本药物“中一消渴丸”的三个主要原料黄芪、葛根和天花粉,我们都是自建GAP基地,原料供应和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刘辉:就生产企业而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企业生产成本大增,有些企业原本利润并不高的产品进一步被挤压,如在定价上不能获得相应的调整,生产将变得更加艰难,进而必然会对整个中药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发改委正在制定的药价新政更是牵动着众多制药企业的敏感神经。在药材价格渐涨的语境下,如果一味的以降价为手段抑制药品价格虚高,恐难以奏效,而且有可能迫使个别企业使用等级较低的药材,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进而伤害到老百姓以及优势品牌企业使用高等级药材的积极性,掣肘了整个中药行业的进步(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在这种“上压下挤”的双层压力下,很多中药生产企业颇感被动。
医药经济报:贵公司以前是否有类似遭遇药材涨价的经历?以前是怎么应对的?此次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措施?
李振江:神威药业是国内最大的抗病毒中药生产企业,大量使用金银花、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药材,而这些药材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价格均有大幅度上涨,很多品种的价格甚至翻了几番,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在采购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深入市场考察,多角度深层次了解物料市场情况,抓住一切机会,在每一个百分点上与供应商谈判,采用多种措施控制价格的上涨:一是增加采购量,应对物料价格上涨,并进行战略采购,做批量储备。二是采用整合供应商,更换供应商以降低物料成本。三是通过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提前备货,减少了上涨幅度。在生产方面,挖潜力,降成本,节能降耗,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生产环节控制成本。一方面加强精益生产,合理安排生产,强化工艺质量管理,确保成品率,避免浪费。目前神威药业各主要品种的成品率均远远高于行业水平,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以技改为抓手,不断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对所有的岗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对有改进潜质的岗位进行了改造,节约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成本。
除了以上措施外,神威药业也在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秦玉峰:2004年生地价格大幅上升时,东阿阿胶采取现货贮备的方式应对,今年也是如此。在去年9月份看到中药材价格有上升趋势,我们对党参、熟地、红参、山楂等中药材提前进行了合同贮备,避开了价格高峰,到现在为止我们低价贮备的原料还没用完。
江云:面临药材涨价,大的企业应该一是自建基地,二是合作建基地。比如新荷花的定位就是做最好的饮片厂,还有就是最大的川产道地药材基地。但自己不可能全部种,自建主要是抓关键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比如川贝、附子,都是技术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的品种。其他我们会跟当地农民建立合作关系,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订单式生产,比如泽泻、川芎都是量比较大。
对中成药企业而言,大品种大药材应该一是采取自建基地形式;第二是加工复杂的品种,跟大的饮片厂合作。
政府应引导中药材种植流通
“如果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从种植、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有效把控,就能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医药经济报:您认为对于人为故意囤货,如何规避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政府应该怎么处理,您的建议是什么?
秦玉峰: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分析,一是企业层面应该做的事情,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分析其对中药材的影响,同时整体分析灾害、疫病等对中药材的影响,另外就是随时跟踪主产区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出苗情况、天气情况、病虫害等对中药材产量的影响。
另一个是政府层面应该做的事情,政府应做好中药材种植规划与引导,做到均衡种植,避免种植面积过量及过少导致的产量过剩与严重不足,同时要严厉打击不良商贩的囤积居奇。
刘大伟:对于人为故意囤货,导致药材市场价格较大波动,我认为政府应该干预,这不仅是涉及到垄断市场的问题,还涉及到广大患者的用药保障问题。因为价格大涨导致成本大幅上升,会导致企业停产的可能,这将无法保障药品的正常市场供应。同时囤货还会最终导致药农的利益受损。因囤货涨价,获利的往往是囤货者,因囤货跌价,受损的就不一定只是囤货者,药农最终也会遭受损失。
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控制药材的流通,保障制药企业的药材供应。应该坚决打击恶意囤货的行为。
医药经济报:您认为现阶段我国中药材交易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现代流通体系?资本与药材种植、流通如何建立合理的对接,例如办中药期货市场?
江云:中药材的健康发展需要两只手:一方面市场调节永远存在,另外也需要政府的辅助指导,对中药材、中成药通过国家政策和资金进行规划和引导。现在政府在对濒危药材加种化以及道地药材的种植方面有专项资助。比如羌活,经过几年的支持,现在已经有进展。国家资金引导,然后企业去做,这种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中药材不适合做期货。因为医药商品跟食品有差别。一是属性有差别;二是中药材整体用量有限,不像食品全世界都用,目前还是局限在中国。而且有些道地药材如果进入期货市场,价格可能会猛涨。属性和规模的特点,决定了中药材不适合做期货。
刘大伟:政府的介入管理非常有必要,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用药安全的药材的流通,可以说现在还是较为散乱的。如果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从种植、采收、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有效把控,这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我们要振兴中医药,有必要好好梳理与中医药相关的管理政策。
在种植方面,我觉得重点还是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而不适合资本的过度介入。说到底,中药产业的有序发展,特别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避免低水平重复,整合资源,才能对种植品种、种植量等有较为明确的管控,也才能避免盲目种植、恶性竞争,保障药农、制药企业、患者的各方利益。
医药经济报:中药材GAP种植基地能解决中药材短缺的问题吗?
秦玉峰:暂时还不能,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引导、经济杠杆加以调节,基地能够很好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刘大伟:中药材GAP种植是保证药材质量及平稳供应的手段之一。但现在GAP种植成功的不多,在现有的模式下, GAP种植的药材成本也是很高的。GAP种植的技术、政策、管理、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道道很难跨越的鸿沟。
李振江:中药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中药材出口的迅速增长,中药材遭到掠夺性开采,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应立即列入国家战略性资源,最好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对重点中药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品种所涉及的药材,按照GAP标准,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进行资金支持,鼓励以大型优秀中药生产企业为龙头,建立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进行大范围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中药材的可持续供给,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价格政策应鼓励“优质优价”
“中药不能简单以单一价格指标作为衡量产品的标准,不同企业选用的药材等级也不相同。在科学制定药品成本评估体系时,要兼顾品牌、药材成本等方面的要素,科学、全面、合理地制定我国药品定价机制。”
医药经济报:药材价格上涨或多或少会影响中成药企业投料的质量,部分企业可能会采购劣质药材作为投料。为保障中成药原材料的质量,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规范行业?比如大品种中成药规范产地,制定中成药原材料质量标准,或者将饮片作为中成药企业法定投料。
刘大伟:政府可以加大监管的力度,监督企业规范生产。政府应该尽量管控,避免企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恶性价格竞争,扶持诚信企业,最终有效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但如果采取将饮片作为中成药法定投料等措施还是需要认真慎重的考虑。我认为,现在有的中药饮片过度追求外观性状,其实牺牲的是质量。
再者,饮片相对于同样药材,价格要几乎高出一倍以上。如规定将饮片作为中成药企业的法定投料,肯定会引起中成药的大幅涨价。
秦玉峰:用饮片投料不是不可以,但目前中药饮片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现象更加混乱,具体实施时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医药经济报:很多中成药都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在药材涨价情况下,贵公司入围的品种若还是执行现有的中标价,是否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你们希望政府出台什么政策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正在内部征求意见,中成药的价格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体现原料成本、药材质量与中成药价格的合理关系?
刘大伟:成本的变化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但丝毫不会影响药品质量。在目前的药材涨价的情况下,基本药物继续执行现有中标价,我们基本药物产品已无利润可言、甚至已是负利润。
希望政府能管控好药材流通市场,稳定药材价格在合理的水平上。同时也能适当调整中成药价格,使制造企业能够有正常的盈利能力。当然,如果能在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企业适当的扶持,也是对企业度过难关最大的帮助。
吴长海:有报道说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降低基本药物的价格,实际上现在基本药物中成药的价格空间已经很小了,尤其是中成药企业既面临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另外新版GMP也将于今年开始实施,同时,基本药物的电子监管码管理也将在明年三月底前全面启动。这一切都促使企业在设备、技术和管理上的投入都要增加,中一药业在这三项上的投入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元。
中药的质量首先是药材的质量,而道地药材的质量是公认的,中一消渴丸三个主要原料黄芪、葛根和天花粉,都是GAP基地、道地药材入药。同时我们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是全程质量管理的理念,从药材的种植、采购到运输、储存再到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注重质量管理,尤其是中一消渴丸作为基本药物独家品种,我们早在今年就开始采用电子监管上技术。
国家发改委要鼓励中成药企业“优质优价”,在定价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品牌企业和优质品种。
刘辉:目前业内对发改委的药价政策非常关注,尽管政策尚不明朗,但价格限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制药企业更为担心的。从长远看,"一刀切"似的紧盯药价,很多利润空间小的中药企业根本就会顾不上产品创新,研发也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鼓励企业创新还需要来自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制定药品价格时要多元化、综合地考虑不同企业的成本构成,比如,现在为了应对中药材普遍涨价的现状,不少企业纷纷投资进行GAP规范化种植,这对一些注重药材等级质量的优势品牌企业来说,成本就会增加;或是一些有品牌的中药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投入等在药品定价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对一些优质中药产品实行优质优价。
我认为,中药不能简单地以单一的价格指标作为衡量产品的标准,不同的企业选用的药材等级也不相同,所以,在科学制定药品成本评估体系时,要兼顾品牌、药材成本等方面的要素,科学、全面、合理地制定我国药品定价机制。
秦玉峰:优质优价,加强监管,彻底取缔不法厂商,给予严厉打击。(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