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4 0:00:00 来源:
未知
近日,国内专业的市场研究机构西美信息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甘氨酸市场研究报告》。报告称,目前中国生产四个级别的甘氨酸,即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和医药级。其中,工业级甘氨酸占据市场主流,只有少量的其他三个级别的甘氨酸在国内市场上流通。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受草甘膦拉动,中国甘氨酸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张,产量不断增加。在2008年末,甘氨酸供应已经超过需求,而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恶化,2009年至今,行业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50%以下。2009年国内产量十八万吨左右,而目前产能已将近五十万吨/年。
报告分析指出,2009年以来的草甘膦寒流对甘氨酸行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中小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很多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目前,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生产企业河北东华化工集团,经过不断扩产,产能已达20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40%左右。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甘氨酸生产商都采用氯乙酸氨解反应路线。三峡英利是国内唯一一家采用天然气路线来生产甘氨酸的企业,在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没有体现出其优势,甘氨酸生产线已经停产了很长时间。
报告还指出,随着一些中型项目的不断建成投产,国内甘氨酸的行业集中度在不断下降,而其上游产业氯乙酸和乌洛托品则维持布局分散的状态。
对于甘氨酸的未来发展趋势,西美信息研究员曲晓东认为:全球经济在慢慢复苏,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在不断扩大,草甘膦需求量和价格呈现上行走势,从而带动甘氨酸行业发展。在未来5年,甘氨酸需求仍会不断增长。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