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2/8 0:00:00 来源:
未知
一、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省战胜多种困难和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省人大监督指导下,全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各项工作,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主要特点是: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增长14.5%。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连续多年实现丰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高开稳走,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890.3亿元,增长23.4%,新增建材、冶金2个千亿产业和工程机械千亿子产业。服务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00亿元,增长13%。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完成财政总收入1862.9亿元,增长23.3%,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总体良好,38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66元、5622元,分别增长9.8%和14.5%。
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21.1亿元,增长27.6%。民间投资活力明显增强,非国有投资增长36.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8771个扩内需项目和175个省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积极落实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3亿元,增长19.1%。
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决定,电子信息、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储能材料、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5%和30.9%。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洞庭湖污染整治、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要素保障支撑有力。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66万亿元和1.15万亿元,“三农”、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贷款比重提高。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和民生设施等重点用地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煤电油气运供需基本平衡。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6%,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16.3%、12.7%,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2万人次。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出台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推进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统筹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大湘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世博湖南周、第四届湘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实际到位内资1733.1亿元,增长20.1%;来湘投资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55家。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镇扩容提质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重点改革深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纳入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正式启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与环保收费改革、财税与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首批36个县市区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47.1%。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林权制度、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金融等改革平稳有序。
民生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成效明显,新增城镇就业70.8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0.8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坚持为民办实事,28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加强市场调节和价格监管,价格水平总体稳定。
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4个主要指标中,7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实现,17个预期性指标除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2个指标尚有一定差距外,其余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
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推进节能环保,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经济工作突出把握以下重点:
1、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方面,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落实中央扩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保补助,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争取“建材下乡”试点。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大力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另一方面,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突出抓好“十一五”续建项目的扫尾和“十二五”新开项目的启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布局。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尽快开工一批重大工程,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投向农村水电路气、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快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2、着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保障主要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抓好产运销衔接,加强粮油储备体系建设。完善补贴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改善价格环境,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和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对涉及民生的要素价格调整,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组织开展收费和价格专项检查,建立健全价格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
3、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7大重点产业,实施5大基础工程,建立3大支撑平台。选择20项重大关键技术组织攻关,加快推进100项重大产业项目。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突出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大对高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4、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实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突出抓好产粮大县基地建设,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加强重要产品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产品加工振兴计划,推进优势产区建设,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实施重点产业工程,支持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建设。突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洞庭湖、“四水”和中小河流治理,启动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骨干山塘清淤扩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抓好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可再生能源。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村庄治理。
5、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环长株潭城市群突出产业升级转型,着力提高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带动全省发展。湘南地区突出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合作区,重点发展加工贸易、资源深加工和现代农业。大湘西地区突出重大项目和优惠政策支持,力争整体纳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突出抓好县域建设,支持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抓好一批中心镇建设,选择有条件的城镇统筹开展相关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编制完善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
6、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实行总量控制,研究制定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审查制度,加快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新技术节能示范。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和统计制度,继续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支持示范基地申报和建设。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推进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启动洞庭湖及四水上游生态环境保障工程。逐步推进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试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试点。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探索补偿机制,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7、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深化和落实部省合作,争取国家支持。认真实施年度行动计划和专项改革方案,全面完成专项规划和示范区规划编制,实施重点工程,组建“两型”产业基金,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任务,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深化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对外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境外投资领域,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执行企业吸纳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加强就业援助。建立基层就业服务机构,抓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统筹加快学校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制定实施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扩大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覆盖面,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基础卫生设施投入,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到所有县市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抓好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切实增加投入,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加强社会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完善征地拆迁相关政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来源: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