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3/29 0:00:00 来源:
未知
20多年前,一个新的机构“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在东湖之滨悄然成立,东湖高新区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扬帆启航。从此,创新、创造、创业的激情在这里涌动,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新城——中国光谷快速崛起,呈现出万千景象,无限生机。
“十一五”时期,光谷经济规模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速,产业规模迈上3000亿元台阶。光谷实现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18年;实现第二个1000亿元,仅仅只3年;实现第三个1000亿元,不到两年。用东湖新技术开发管委会书记贾耀斌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的话说:“东湖高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这是一种怎样的增长速度?东湖高新区又是如何实现这种跨越式增长的?给湖北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了东湖高新开发区,探寻这种增长背后的“秘诀”。
===================================================
光电龙头 汇聚多个“第一”
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仅仅只是东湖高新开发区光电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全力推进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动通信为主导,激光、光电显示、光伏及半导体照明、消费电子、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光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及产业化水平在全国据领先地位,"武汉·中国光谷"成了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201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144亿元,成为东湖高新区首个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的产业。
不仅如此,在创新能力方面,东湖高新区建设了我国光电子领域唯一一家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诞生了5项光通信相关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2010年,全区涌现和产业化了全球首台71英寸激光电视、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49项专利的红光高清视盘机(NVD)、我国首台激光动态弯沉测量车、我国首台紧凑型4000瓦轴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等一批原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在领军企业方面,培育了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光谷激光、迪源光电、武汉新芯、武汉天马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烽火科技是我国光通信领域创新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长飞光纤是全球第一大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光谷激光是我国激光领域的领军企业,迪源光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LED大功率芯片生产企业。
在产品产业化方面,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产业发展方面,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由百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随着武汉富士康等企业的入驻,消费类电子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随着武汉天马、全真光电等企业的崛起,光电显示产业异军突起。随着武汉新芯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共建,集成电路产业蓄势待发。地球空间信息、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生物新城 吸引“老美”专机来汉
光电行业只是东湖高新区的龙头,其他行业也不容小觑。2007年6月,武汉获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全市乃至全省掀起了建设光谷生物城的热潮。从2008年11月开工至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基本建设投入80亿元,完成总投资的52%,每平方公里投入高达5亿元;洽谈项目238个,签订项目入驻协议104个,协议投资总额200多亿元,6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入驻办公;生物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0年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
去年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行业先驱、世界500强生物医药企业排名第一位的美国辉瑞在汉正式成立(武汉)研发中心,并举行研发中心大楼奠基仪式。辉瑞公司全球CEO、董事长杰弗瑞·肯德勒一行70人直接从美国乘坐两架商务专机抵达武汉,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共同出席高规格的欢迎仪式。双方共同决定,由辉瑞在光谷生物城建设独立法人资格的辉瑞(武汉)研发中心,借助武汉地区的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打造中国中西部药物研发高地,为全球临床试验提供研究设计、数据管理及生物统计分析支持。未来2-5年,辉瑞(武汉)研发中心人员将达到250人。
辉瑞项目落户武汉,极大地提高了光谷生物城的知名度,国内外生物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纷纷跟进,加快与光谷生物城洽谈或签定合作项目的步伐,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引发了蝴蝶效应,有的投资者甚至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项目。亚洲第一的基因组研究机构--华大基因已入驻生物创新园办公。亚洲第一的临床前新药研发外包商、全球第一的小分子化合物新药研发企业--药明康德已开工建设。英国葛兰素史克、德国拜耳制药、美国安进公司、德国柏林化学、日本田边三菱制药等一批世界制药行业知名企业正在抓紧与光谷生物城洽谈合作事宜。国内第一的医药物流企业--国药控股集团湖北物流中心即将建成投产。国内第一的生物农业育种企业--中国种子集团已开工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机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决定在光谷生物城设立研发中心,其研发成果将由武汉人福科技在生物城内实行产业化……
多管齐下 规模效应是后盾
除了光电、生物产业,东湖高新开发区还有高端装备制造业、环保节能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三大产业。这五大产业在规模上都很宏大,成为东湖高新跨越式发展的后盾和基础。
2010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达到1144亿元;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高端装备制造业总收入达到414亿元,增长25%;环保节能产业完成总收入237亿元,增长30%;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总收入192亿元,增长19%。企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增长29%。
不仅如此,东湖高新开发区内企业发展还跃上了新台阶。全年新增总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新增过10亿元企业4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6家,12家企业入围2010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企业,新增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项目,有592个项目获得立项,得到资助金额达7.31亿元。随着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在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功能的同时,高新区推进了光谷软件园、光谷生物城、富士康武汉科技园、武汉未来科技城、中华科技园、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武钢高技术产业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研发中心等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业内专家认为,东湖高新之所以连续多年保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规模经济效应是其一个最基础的“秘诀”,没有一定经济规模作支撑,跨越式发展必是空中楼阁。
===================================================
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
这里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关村”,全国仅有的两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聚集着2100多家高新企业、600多家研发机构;这里是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在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9家企业;在光谷,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在光谷,每一寸土地里都流淌着创新、创造、创业的"血液"……
“十一五”时期,光谷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年均29%以上的增速。去年,光谷企业总收入达到2918亿元,是1991年4.2亿的近700倍。
创业:日均诞生9家企业
在光谷,只要你有梦想,你就可以做老板。“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保护创业者、尊重纳税人”,是光谷的创业文化。
如今,光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富机”。在这里,“空手而来”、资产过亿元的“知识富豪”至少在百位以上。
“无本”也能创业 幸福市民:郭冠楠
光谷国际企业中心一幢现代化的办公楼内,24岁的武汉散丝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冠楠,正忙着在网上洽谈一笔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