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1 0:00:00 来源:
未知
由于缺乏订单农业的合作基础,目前采取的“药企+药农”合作方式显得很不稳定
涨势依旧迅猛的中药材价格无疑成了中成药企的沉重镣铐,而为摆脱束缚,药企纷纷斥资建设种植基地欲完成“自我救赎”。
昨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近审批通过的37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基地,包括东阿阿胶、贵州百灵[34.91 -1.13% 股吧]、白云山制药、天士力制药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种植基地获批。
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的药企共识无疑是,拉长身段才能“长袖善舞”。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现代服务意识匮乏的前提下,目前中成药企业采取的“药企+药农”的基地共建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原材料猛涨拉伸产业链
2011年,中药材价格的涨势并不见收敛。中国中药材协会信息中心、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综合200指数收于2689.51点,环比上月上涨2.82%,再度刷新历史高位。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指出,年初的多地旱灾与3月份云南等地的“倒春寒”再度挤压脆弱的中药材生产种植体系,加上徘徊不散的热钱,今年一季度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
一直作为农副产品种植的中药材,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及价格长期被低估,近年来呈现报复性增长。“从动量线来看,市场信心同样一路走高,说明囤货商手头闲钱不少,势必推高药材价格。”贾海彬说。
广州药业董事总经理吴长海就表示,公司下属8家中成药生产企业,去年药材原材料采购成本就上升了30%。“中药材价格会继续上扬,我们能采取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大宗药材的储备,以及往上游延伸建立药材基地,建立药材基地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原材料成本,保障药材供应与保障
产品质量。”
“十一五”期间广州药业在国内外的药材基地已达20个,“十二五”期间目标是建立50个药材基地,2011年将新建10个左右的药材基地。“种植基地的药材全部由集团
采购,自用为主。”
自建种植基地无疑成了企业应对原料涨价的“最热门”策略。贵州百灵自去年年底就相继建立了2万亩太子参基地,2月份又得到吉祥草种植基地审批,贵州百灵董秘牛民表示,基地的太子参在去年秋冬季下种,今年年末就将收回种苗、肥料的投资收入。
天士力制药去年也建立了三七、黄芪、当归新的种植基地,通过与专业种植公司合作,投资开展了“天士力苗乡三七规范化种植基地”。
种植模式收益受质疑
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是“药企+药农”的合同订单种植模式,但这条道路是否走得通仍需论证。
“如果企业一味想掌控全产业链,而不关注质量把控和药农的培养,或许会出现和双汇类似的事件。”一位行业分析人士颇为忧虑地说。
“药都”亳州市地产
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所总经理邢振杰告诉记者,距离亳州药材市场西12公里被划为现代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目前已有十多家饮片企业圈地近万亩,政府也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建立了配套设施。
然而,由于缺乏订单农业的合作基础,这种合作方式显得很不稳定。药通网主编郑智文告诉记者,药农嫌企业统一收购价太低 而转卖给其他药商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药农来说,为企业种植收入是稳定,但如果企业出价低于市场,他们很容易变卦。”郑智文说。
2009年底,九州通大药房集团曾在湖北省大手笔投产茯苓、玄参、厚朴、半夏、苍术、菊花等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合作模式的问题,九州通上述基地的建设已经放缓,“药材基地一直在搞,但力度和规模不是很大,目前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成绩。”不过记者致电九州通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时,他坚持否认基地建设放缓,强调会继续大力发展。
事实上,由于管理水平低及种植人员缺乏,目前国内GAP认证基地尚无真正成功的案例。对此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就提议说,国家应制定专项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中药材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鼓励
企业与政府联建大规模
药材种植基地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