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1 0:00:00 来源:
未知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县域药店的日子越过越紧。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体系;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基药零差率销售,这两大因素使得县域药店原有的低价优势不再明显,面临生存挑战。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大力推进的县医院改革,对县域药店影响较大。县域药店不会因此消失,但将面临整合,而突围之路注定不是坦途。
优势削弱
新医改方案没有给零售药店明确定位,县域药店在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中逐渐被“边缘化”。江苏盐城苏好医药(连锁)总经理蔡文兵认为,民间资本投入的县域药店规模小,无法与政府投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衡经济能力,而且大多不具有法人资格,无法保证对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妥善处理。
北京金象复星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军指出,新医改以来,国内县域药店逐渐被边缘化。经历多年发展,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县域药店也竞争激烈,有些店铺相距不过三五米。而县医院改革的推进使得县域药店还将面临社区卫生机构的强有力竞争,处境艰难。
基药经过各地增补,加上医保药品,总计达上千种,覆盖了老百姓的一般用药需求。由于基药按零差率销售,县域药店丧失价格优势,这类产品的销售额急剧下降。同时,县医院改革如火如荼,国家大力推进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体系,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都不断提高,县域药店的优势又被进一步削弱。
“走出家门就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而且有专业的医生看病开方,药品价格比药店便宜,还能报销,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谁还愿意上药店买药?”徐军说,“随着县域药店价格优势和便利性的消失,以前老百姓得了小病直接找药店工作人员参谋拿药的情况或将不复存在。”
虽然如此,蔡文兵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药店的生存状态不会发生很大改变,因为绝大多数基药都是单价很低的普药,这些药品目前占药店销售额还不及20%,影响并不致命。
2009年8月,广东省在广州市率先推行新医改,立即对当地零售药店销售产生影响。根据中国零售药品发展中心的统计,2009年8月和9月,广州市药店的平均门店销售额下降15%左右,社区药店和平价药店受到的冲击更大,整体销售额下降25%左右。
徐军指出,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具有普遍性,随着县医院改革的深入,国家将更多资源投入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县域药店将会感受到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竞争压力,销售额进一步下降将不可避免。
“瘦身”求生
为了生存图强,一时间“药店联盟”、“名厂名店”不断涌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除了说明药店处境艰难以外,对“突围”并无帮助。“药店联盟的实质就是联合采购高毛利品种,销售高毛利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些县域药店存活至今的原因之一,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徐军认为,在价格优势和布点优势都不明显的情况下,药店或许应该“瘦身”求存,力求少而精,可以关掉一些竞争过度区域的药店,缩小店面面积(但一些城市对药店面积有严格要求),减少租金成本,从而进一步节省人力成本,把更多资源投向区域位置优越、销售业绩良好的药店。也有专家指出,县域药店也早已进入“微利时代”,丧失价格优势只会迫使这些药店更重视开展人性化服务,因此不必为县域药店生存“忧心忡忡”。
在经历10年的高速扩张后,整个药品零售业已经处于过度竞争状态。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将近40万家药店,业内普遍认为,平均一家门店应当对应7000~8000名消费者,但目前一个门店平均只对应3000多人。受医药产业格局变化和政策环境影响,尽管药店门店数在高速扩张,但药店在各药品销售终端中的增速却最慢。在2006年和2007年,药店的数量增长较快,平均增速达20%以上,受奥运监控严格的影响,2008年的增长率只有18%,而受新医改影响,2009年上半年增长只有19.8%,全年基本与2008年持平。
莫尼塔医药行业分析师沙江指出,目前,中国药店产业还处于集中度较低的状态。前三强连锁药店的市场占有率只有6%,大大低于医药批发领域前三强2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前100强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约40%。大部分连锁药店只能在一两个城市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全国性的大型连锁药店还没有出现。
伴随着整合的推进,国内县域药店将迎来“瘦身”和提升质量的过程。莫尼塔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在不利的竞争环境下,不能及时调整相应商业模式的县域药店将被挤出市场或被行业整合者收购,少数能够适应变化的企业将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徐军看来,成功的市场整合者近期将面临很多挑战,行业整合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政策指导,比如在一些药店比较饱和的地区,不再批准新药店开业,“监管进一步到位,市场进一步挤压,很多药店会自己退出市场,行业整合也将更为顺利。”
找准定位
在新医改的巨大冲击下,药店开始重新寻找定位,开始多元化发展的探索。
徐军指出,国家一直把药店当成整个大医疗的适度补充,过去几年,药店高速扩张表明行业对此并没有正确认识,一厢情愿地期望药店能成为药品的主要提供渠道,这种想法需要改变。药店只是补充,这将决定其不大可能成为大发展的行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域药店需要适当调整自身定位,扮演好补充的角色,缺什么就补什么。最近几年,县域药店显然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纷纷试水多元化发展,增设中药饮片、保健品、药妆、家用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品等。沙江表示,多元化道路对县域药店而言或是一条较为可行的出路,日本药店的多元化比较普遍,销售也都非常好。
然而,在很多地方,零售药店被明令禁止销售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审定办法》就禁止医保药店销售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或其他非医药物品。同样,由于江苏盐城医保地方规定不准药店陈列、销售保健品和化妆品,苏好大药房只能将“触角”延伸至中药饮片和家用医疗器械。
蔡文兵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将会越来越关注中医药治病养生,销售中药及相关滋补保健品等形成特色专业店,或许是县域药店的出路之一。据记者了解,在整个药品零售行业下降的趋势下,近两年,以中医药为特色,提供养生医疗保健的药店生存状况较好,这类药店去年销售额普遍增长30%以上。
与此同时,药妆这个新概念也被业内普遍看好。统计显示,至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1200亿元左右。国内医学美容保养品市场规模每年约有20亿元,年平均成长率为9%,较一般化妆保养品高4%。过去3年里,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高达10%~20%,这一增长速度是欧洲市场的两倍。
业内人士指出,在县医院改革等新医改措施的冲击下,县域药店开始专注销售中药滋补养生保健品、转型卖药妆,或将带领县域药店走向新“蓝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的消费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县域药店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也有专家指出,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在药店购买药妆品的习惯,市场需求还需要培育。
当然,县域药店的突围之路绝非仅限于此,更多的出路还有待业内积极探索,但无论以何种方式突围,都必须克服重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