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6 0:00:00 来源:
未知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坚持同一个制度的基础上,分别让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都能够满足本地区的需要。而药品和其他产品消费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对质量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基层用药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基层医疗能够长期运转并吸引患者的关键因素,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区域。
从制度、机构发展以及报销保障三方面,可以看到我国在基层医疗领域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巨大的政府投入,充分体现出政府对基层医疗的重视和发展基层医疗的决心,基药制度、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的报销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基层医疗实现将小病治在基层,解决“看病难”的必须制度保障。
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则是基层医疗能够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正如笔者之前所提及,基层医疗面临不均衡的问题,城乡不均衡和区域不均衡的现实长期存在。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北京市内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西部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从性质上来看同属于基层医疗,但两者所服务的患者、用药水平和类型差距非常大。这种差距现实上反映的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从现实需要层面考虑,我们究竟将哪一方定位为基层?是否应该以同样的
标准要求两者执行同样的标准?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同样都叫基层医疗,但很难以一方的标准去要求另一方。那么,客观看待这个问题,就要深入考虑如何在坚持同一个制度的基础上,分别让不同地区的基层医疗都能实现本地区的需要。
这个问题涉及层面和因素很多,仅从用药的角度,笔者认为有几点因素值得考虑。
满足多层次需求
基层医疗用药不均衡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在用药水平、药品选择、医药消费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同时药品消费受用药习惯的影响,这种基于历史的用药习惯比其他因素更根深蒂固。因此,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习惯,有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当患者发现基层医疗无法满足原有的消费需求时,其就会前往更大规模的医疗机构就医,形成基层医疗机构的倒逼状态。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与基层医疗发展的目标相背离了。
因此,在“将患者留在基层”为核心目标的前提下,必须看到并正视诸多类似的差异,在原则上遵循国家制定的全国性规定、制度、办法的大前提下,给予地区一定自由的选择度,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决定其用药水平、用
药品种。
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药品和其他产品的消费所具有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对质量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基层用药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基层医疗能够长期运转并吸引患者的关键因素,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区域。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在于,一是药品本身的质量保障机制,即如何在市场准入的关口遴选质量可靠的药品进入基层;二是在实际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机制。针对这个问题,全过程电子监管将成为有效的监控模式,而针对第一个问题,则是行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现有的遴选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过程。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