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18 0:00:00 来源:
未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深圳新闻网讯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掷地有声地启动了第27次药品降价,162个品种近1300种剂型规格的药品被纳入此次降价范围,有关部门称此次降价预计将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距离此次降价已半月有余,近期,记者再次走访市场,发现虽然药价调整已经到位,但群众担心的买不到降价药的现象再度出现,不少降价药已经悄悄地从柜台中消失。
现象:20%的降价药销声匿迹
市民林老伯向记者爆料,自从上个月降价以后,他去市内好几家药店,却再也买不到一种名为“圣通平”的降压药了。据了解,这种由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30片/盒)是一种临床降血压的常用药,原来卖12.35元,降价后为10.20元。“这种药对于我们这种老病号来说,是天天都要吃的,原想着降价后一年下来也能省不少钱,没想到这么快就没得买了!”他颇为无奈地说道。
而调价后的诺氟沙星在很多药店如今也难觅踪影。记者连续暗访了景田路上的几家药店,按照规定价格普遍应在2—4元一盒的诺氟沙星胶囊现在都普遍断货。在景田南七街的一家药店里,销售人员坦然告诉记者:“原来的诺氟沙星确实都只要3、4块钱一盒,但现在我们都已经不进这种货了,卖的都是8块钱左右一盒的。”她一连从柜台里拿出4种不同厂家生产的诺氟沙星胶囊,有厦门产的、浙江产的……上面的标价果然都在8块以上。
在某大药房,负责人私下里告诉记者,如今,“不卖降价药在行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很多药店都是奉行着一边降价一边下架的做法,“根据过往的统计,每次降价基本上都会有10%左右的药品买不到了,这次降价由于覆盖面更广,估计这个比例会提高到20%以上。”
药店:没钱赚的药卖完不再进
为何药品一降价,药店就没得买?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了深圳某知名连锁销售企业。面对记者的疑问,公司负责人并不讳言,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站在药店的立场,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
打开该药企的电子调价系统,数据显示,经此次调价后,有近20%的药进货价与销售价出现了“倒挂”的现象,“药店不像医院和社康,享有政府政策上的补贴,作为市场主体,我们首先是要生存,保证一定的利润是肯定要的。因此一些药品如果是出现亏本经营或是真的利润太低,我们把手头上的卖完,就不会再进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该负责人表示。
而且,替代药的选择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大大小小的药厂近万家,同类药品的可选择性非常大。“像青霉素、头孢克洛、氧氟沙星这些常用药,同类产品我们可以有不下20种选择,这家厂的降了,我们可以进另外一家厂的,这种规格剂型降了,我们还有其他替代品。这对于药店和批发商来说,在操作上并不难。”该负责人直言不讳,解决群众“吃药贵”的问题药企固然是责无旁贷,但光靠降价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的做法并没有“治”到真正的症结。
厂家:利润太薄停掉生产线
面对同样的问题,药品生产厂家作出了类似的应对。“现在,原材料价格、工人工资每年都在涨,而药品的价格却是一降再降,企业承受了相当大的经营压力。因此,当一种药降到一定的利润临界点时,我们只好停掉这条生产线,转而生产一些利润更高的药。”某药厂负责人这样说道。
他同时指出,过多地压低药价也可能带来药品质量上的种种隐患。“虽然每种药在投料上都有一定的标准,但仍然是有一个空间的,有一个上限值和下限值。有些小药厂为了在价格上更有竞争优势,便在原料上节约成本,尽量按照下限值投料,这样药物的疗效也将降低。而药店为了赚取更多的毛利,于是更多地去购入和销售这些小药厂的药,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业内专家:光靠降药价解决不了“吃药贵”问题
“难买降价药是中国药品市场独有的现象,降了27次价,老百姓仍然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可见这种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群众‘吃药贵’的问题。”深圳市零售企业行业协会副会长于建对于药品市场发展关注多年,她直言,问题的关键终究还是在于体制。
为什么那么多降价药“死”了,但市场上的药却从来没少过呢?于建指出,原因在于现在的新药上得太快,审批太容易。“中国一年要上10000多种新药,这个数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太惊人。而且很多新药说穿了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剂量包装,换个名字,价格提高好几倍,摇身一变又回来了。结果导致药价‘越降越贵’,老百姓更加吃不起。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管住药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管住医生手里的处方。”她指出,中国药品的销售组织主要还是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根据统计,医院销售的药品占到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而在当前“医药不分”的情况下,又使得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发生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把药企和医生拉向了“价重于效、价高于效、价先于效”的道路,“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于建认为。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