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7/26 0:00:00 来源:
未知
有媒体记者到药店明察暗访,存在不少猫腻,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
一是,店员向顾客推荐不少小品牌的药品,而那些价钱便宜的知名品牌药品却很少提及;二是,药店一般不会推荐高价药,而是针对一个名字的几种药,推荐小药厂生产的利润大的药;三是,将利润大的药品摆到醒目位置,不赚钱的品牌药挪到最不起眼的位置,或者干脆隐蔽起来,顾客不要求就不拿出来。在问明顾客症状后,店员马上推荐药品。当然,不少顾客质疑药品价格及生产厂家,但在店员的热情推荐后,一般也就“上钩”了。此外,一些药店还极力推销利润较高的各类营养品、保健品。
药店潜规则泛滥于市,让消费者蒙受损失。
从药店生存环境来看,目前药店多如牛毛,竞争激烈,要想盈利必须使用特殊手段。于是,药店将销售额直接与员工的工资挂钩,或是药厂与店员暗箱操作,根据销售额多少,按一定比例给付店员回扣。药店店员为获得最大回扣,便以提成而非“对症下药”为消费者选购药品。
这就出现了品牌药,因提成低而被放在隐蔽角落,毛利更高的非品牌药则成了重点包装的对象。甚至那些提成低的品牌药,有时还被限量销售,店员绝不会推荐,除非顾客点名要。像白云山板蓝根、白云山复方丹参片等一些家喻户晓的药,一般各药店都有售,但同品类的小厂药也不少。为保证产品疗效,白云山和黄中药花巨资建立GAP药材基地,选择“道地药材”生产药品,品牌药生产成本的提高,在药价稳定情况下,必定压低药店这一销售环节的利润。而在药店“潜规则”下,百姓就失去了与疗效好的品牌药接触机会。
一般来说,普通消费者掌握的药品知识并不多,而药店销售人员相对来说医药常识比较丰富,因为药品服务、药品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而在买药时,顾客容易被销售人员所左右。所以去药房买药时,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如果遇到店员过分热情地推荐药品,这就得多加小心了,一定要认清药品批准文号、GAP标识等药品资历。买到资历不全的药品,花冤枉钱不说,还可能延误病情。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