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青蒿素援非抗疟策略需要改变

青蒿素援非抗疟策略需要改变

中国虎网 2011/10/5 0:00:00 来源: 未知
青蒿素援非抗疟策略需要改变

  ——专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华立药业原总裁逯春明

  在“土生土长”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中,为什么中国制药企业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疟疾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穷人病”,非洲很多患者只能靠国际基金援助,但是国际援助基金肯定要设置一些硬、软门槛。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武 | 北京报道

  逯春明,这个经常往来于中国和非洲大地的中国人,给非洲市场带去中国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已有16年,直接和间接给非洲上千万人次疟疾病人带去希望,被誉为“抗疟大使”。

  2006年11月,非洲人民友好协会授予逯春明“首届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称号。

  由于前东家华立药业已经进行产业调整,逯春明离开华立药业单干,“我自己的公司,还是跟青蒿素类药物有关。”这位曾经的华立药业总裁,目前尚不愿意过多提及自己年轻的公司。

  逯春明不仅是一名药商,还是一位非洲问题专家,同时担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近日,本刊就中国制药企业青蒿素类药物在非洲市场的市场现状专访了逯春明。

  中国企业仅占很少市场份额

  《瞭望东方周刊》:在“土生土长”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中,中国制药企业似乎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

  逯春明:中国制药企业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业链中也得到了利益,只是与当初进入这个产业链的企业的期望值不匹配。

  当初进入青蒿素产业链时这些企业都比较盲目,期望值不合理。当时的这些资本都不是搞药的,管理者也不是搞药出身的。无论这些企业承认与否,它们是依据简单的三段论而决定进入这个产业链,首先它们看到青蒿素类药物是最好的,这毋庸置疑;其次,它们认为世界上疟疾病人很多,传统抗疟药物又已经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最后,结论就是青蒿素很快会产生很大的收益。

  但是,医药市场具有其自身特点,即便在国内市场,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没有三五年很难站得住脚。国际市场环境和竞争形势则更为复杂,竞争对手不但有欧美制药巨头,印度生产青蒿素类药物的企业也很厉害。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生产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大概占多大的份额?

  逯春明:目前在国际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市场上,欧洲、印度制药企业占据的市场比中国企业要多。比如在公立市场上,诺华占50%左右,赛诺菲占20%左右,印度企业占20%,中国企业占10%左右就不错。

  而在整个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市场上只占大约20%份额的私立市场上,中国企业也同样需要面临来自欧洲、印度企业的市场竞争。

制药业短板导致市场话语权缺失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中国企业处于这样的市场地位?

  逯春明:一是因为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中国制药企业少,目前仅复星医药控股的桂林南药通过了三个认证,但是这三个认证的产品由于一些原因仍不算强势。二是虽然在私立市场上中国企业做得还可以,但是总盘子小,而且这些国际企业在私立市场也有竞争。

  公立市场通俗地说就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一些全球基金花钱购买的部分,这部分份额占整个市场的80%以上。因为疟疾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穷人病”,非洲很多患者只能靠国际基金援助。但是国际援助基金肯定要设置一些硬门槛,通常比如制药企业要通过国际认证、经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表面看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些基本来自欧美的国际援助基金也有其他一些软门槛,这更复杂,只能意会,难以说明。

  《瞭望东方周刊》:基于这样的产业链分工现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些什么?

  逯春明:反思的不应该只是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业,而是我们国家整个制药行业的管理水平。

  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没错,但是一些标准最终是由国外定的,最终话语权还是定标准。这不单是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业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制药行业的共同问题。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我国目前出口的主要还是原料药。

  以前华立药业做的单方青蒿素类抗疟药品也都很好,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要用复方,我们2006年就全部停了。等到换用复方药物的时候说,一定要取得认证之后国际资金才能采购,客观上来说这个要求也没问题,但是中国企业的确与认证标准差一大截呢,诺华等欧洲企业则跟这些标准更为吻合。这一大截差距主要还不是硬件上,硬件可以进口,但是真正的差距是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等软的方面。

  政府已经给予了足够支持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中国制药企业还能找到突破口吗,应该怎么做呢?

  逯春明:中国企业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市场已经打拼20多年了,为今之计企业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去做,各项认证一项项地去完成。

  社会舆论、政府政策支持等都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比如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胡锦涛主席提出的8个方面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与青蒿素药品有关的措施。(本刊注:这些措施中,包括“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

  我们中国制药企业应该看到,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对企业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带动作用”,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只盯着青蒿素类药物卖多少钱,得多少利润,而应该着眼于在质量控制、国际销售、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收获和提高。利用这些方面的收获去带动其他的医药产品走出去。

  当然,这确实比较难。一是中国制药企业像青蒿素这样的好品种确实凤毛麟角,二是如果待在国内不出去永远只是做外贸,深入当地市场一线做渠道确实难度非常大,据我所知,目前仅有一家公司在非洲建有销售渠道。

  高度注意软项目的资源整合功能

  《瞭望东方周刊》:我国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疗效在非洲等地市场已经获得认同,但是市场份额一直如此。是否需要在策略方面进行革新?

  逯春明:在抗疟方面,我国政府和企业已经为非洲朋友做了不少事情,也花了不少钱,比如建设医院、建设健康中心、配医疗队,甚至也建了一些制药厂,但是整体效果还需要提高。

  因为政府再怎么送医送药,支持企业走出去也都是经贸行为。政府扶持一下也就够了,搞不好还会给国外留下反倾销、贸易保护的口实。现在虽然还没这么严重,但政府插手太多总归不好。

  所以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思考,有必要更新思路建立新的机制:政府可以整合原来投入的医疗资源,通过引导一些软项目在非洲等市场落地,再以这些软项目来调动一些市场资源。

  比如 “5-23项目”老科学家李国桥老师现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的灭疟防治项目就属于这一类,他这个项目的思路还是很有见地的。政府推动的就应该是这种项目,这种软项目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一个技术方案,“一个主意两页纸”,但项目一旦落地就可以将很多中国的市场资源带出去,国际资金自然就进来了。掌握了这种项目的主动权其实就类似于订标准。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