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健康家园 > 糖尿病患者用糖讲究多

糖尿病患者用糖讲究多

中国虎网 2011/11/3 0:00:00 来源: 未知
 糖尿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患者会大量地丢失能量(葡萄糖),如果不及时补充,将会促使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大量分解,增加糖异生,并加重代谢紊乱,还会导致因饥饿引起的低血糖反应等。因此,糖尿病患者更需要补充充足的糖,以满足大量消耗能量的需要,但如何用“糖”却有诸多宜忌。

  科学选择含“糖”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规律是,多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成)比低聚糖好,低聚糖比双糖(如日常使用的蔗糖、水果中普遍存在的果糖)好,双糖比单糖好。单糖为一个糖分子,即葡萄糖,它不需要分解转换,就能被机体直接吸收,被迅速利用产热供能,对于正常人是有益的,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因为它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马上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含多聚糖的食物。多聚糖因其分子结构复杂,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逐级分解转换的过程,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所以能缓解餐后血糖升高,而且能为机体产热供能。比如,植物中的直链淀粉、纤维素及果胶等,都是糖尿病患者可选的多聚糖。

  由于要避免吃蔗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长期不吃甜食和糖果,味觉会下降,对食物味道不敏感。甚至有的患者因长期不敢吃甜味,已发展到“百食不知其味,有口难辨酸甜”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哪些甜味剂不是低聚糖而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呢?目前我国市场出售的甜味剂,包括有甜味菊糖(菊糖甙)、甘草甙(甘草酸甙)、蛋白多糖(氨基酸糖)、木糖醇等。这些甜味剂,多是植物多糖或人工合成的多糖。这些甜味剂大多不参与血糖代谢,不增加胰岛细胞负担,还可改善或调节食物口感,是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甜味剂。

  甜味菊糖:是由植物甜叶菊的叶、茎中提取的多糖,为白色粉末状结晶,在空气中易吸湿,甜度很高,为蔗糖的300倍。甜叶菊糖食用后不易被吸收,也不参与血糖代谢,是糖尿病患者较理想的甜味剂。

  甘草甙:是由植物中药甘草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其甜味略有异味(中药味),甜度较高,为蔗糖的200倍。它既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还有保肝作用。为减少其中药味,食用时可添加增香剂,改善口感。

  蛋白多糖:也叫甜味素。是由天门冬氨酸及苯丙氨酸合成的甜味剂,学名又叫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APM)。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口感较佳,很像蔗糖。它的热值很低,不受胰岛素调控,也不增加血糖浓度,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但食用时易受高温影响(结构破坏),甜度降低。所以使用时,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

  木糖醇:是以玉米芯、甘蔗渣等为原料,经水解催化加工而成的甜味剂。甜度为100%,与蔗糖相似,甜味清凉。它在体内的代谢与胰岛素无关,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剂食用。

  麦芽糖醇:是由麦芽糖经还原后形成的双糖糖醇,甜度为32%~60%,味质与蔗糖相似。它在体内不产生热量,可作为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的食用甜味剂。

  山梨醇:是—种六元醇,甜度为50%~70%,具有凉甜的口感,味质较好,又具有保湿性,是制作面食、冷冻食品的理想添加剂。它不影响餐后血糖浓度,但可产生热量。

  规避5大饮食误区

  不管是为了预防还是治疗糖尿病,饮食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糖尿病饮食都存在一些误区,结果使病情难以控制,甚至还可能造成病情加重。

  误区一:少吃主食。不少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

  误区二:不甜就能随便吃。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三:吃多了加药就行。一些患者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误区四:控制正餐,零食不限。部分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误区五:荤油不能吃,植物油多吃没事。尽管植物油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董绍军)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