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入世”10年 中药行业向“大健康”扩展

“入世”10年 中药行业向“大健康”扩展

中国虎网 2011/12/16 0:00:00 来源: 未知

中国“入世”已走过10年,传统中药行业一步步走入发展快车道,呈现出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并逐步向大健康产业扩展。

    数字展现10年变化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字,2010年我国中药行业工业总产值为3281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1.25万亿元)的1/4,同比增长30.03%;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08亿元,同比增长29.57%;利润总额达365亿元,同比增长43.66%。

    回首望去,10年前的2001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仅为601亿元,销售总额是425亿元。而10年后,这组数字已分别翻了5倍和7倍多。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今年1~6月最新分析数据显示,中药行业增幅更是高于医药全行业的平均水平。

    其中,中成药实现产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31.96%,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4.17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实现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44.73%,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6.94个百分点,在医药各子行业中排名第一。

    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1470亿元,同比增长33.81%,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52.57%,增速低于医药全行业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

    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利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31.85%,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53个百分点;中药饮片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57.98%,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6.66个百分点。

    涉足“大健康”寻求大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中药现代化,中药发展开始进入科学化阶段。但至2001年,中药产业整体来看,生产企业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仍很低。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当时的统计,我国有1059家中药生产企业,中小企业达1018家,占96.1%。

    而10年后的2010年,我国中药行业企业已达2271家,从业人员51.84万人。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近年来中药行业已呈现出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可喜趋势,业务板块逐步向大健康产业扩展。

    随着社会发展、收入增加和观念改变,我国药品消费市场也由过去单纯治疗向高端的预防、保健、康复等方向分化发展,顺应潮流、发挥优势,通过产品创新延伸大健康产业链,已成为中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批大型中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的战略发展目标;天士力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涵盖了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和特色医疗、功能饮品、生活健康、营养保健、健康酒业等多个领域;云南白药开启了“新白药、大健康”的发展战略,去年仅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已达12亿元;以东阿阿胶为代表的阿胶生产企业成功推动了中药保健化发展;此外,广药集团、修正药业等企业也都纷纷涉足大健康产业,而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引领中药行业发展政策是关键

    在行业发展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药饮片产业近年发展增速很快,应该说,这得益于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扶持。

    这其中,特别是得益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规定,颁布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为国家基本药物,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颁布标准的中药饮片已经增加到了822种,这使得大多数常用中药饮片都可以作为基本药物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了饮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饮片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进而推动了饮片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国家对新药研发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科研方面启动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在研发环节,无论是新药注册管理政策,还是新药知识产权保护办法都在逐步完善,新药研发方面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

    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要让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促进常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促进与国际接轨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必将促使中药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前进中隐忧仍待解

    但是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仍然时时出现,中药产业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药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紧缺状况愈加严重,中药材价格经历多轮暴涨,中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增加,生产经营活动遇到很大困难。今年10月底,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价格又出现了“震荡”下行。专家指出,中药材价格的快速下降和快速上涨对产业发展的损害都很严重,快速下降的危害甚至还要大于快速上涨,因为药材价格暴跌之后很容易引发药贱伤农,直至引发新一轮的暴涨暴跌。

    同时,中药企业不仅面临着药材价格异常波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还面临着药品价格受政府严格管控的压力,成本压力难以通过提高药品价格来向下游转移,只能由企业自身消化,而且各地药品招标采购还竞相压价,“超低中标价”比比皆是,使得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不少产品出现价格“倒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今年1~6月分析数据,中成药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57亿元,亏损面占15.25%;中药饮片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28亿元,亏损面为6.77%。

    在中药研发方面,由于药品价格、医保、基本药物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办法不尽符合中药特点以及科研资金使用分散、成果转化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都制约着中药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和中药研发的顺利开展。2010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批文的中成药79个,仅占所有新药批文总数的8.29%,其中二类以上的新药只有一个,凸显产业发展后劲乏力的瓶颈问题。
国家给力产业必得健康发展

    这一系列的隐忧制约着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中药协会作为行业组织,近年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呼吁,提出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宏观规划和信息引导,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加快建设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并实现订单农业;加强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奠定基础同时也防止囤积炒作行为;尽快开展第四次全国药材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加大对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符合中药材生产规律,体现中药材既是农副产品又是药品这一特殊商品属性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建立常用中药材国家储备制度等等,并得到了积极响应。

    中药产业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务院责成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委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平抑中药材价格的政策措施。

    另悉,发改委正在酝酿对“经多次招标价格基本稳定、供应充足”的国家基本药物实施统一定价;为提高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工信部会同相关部委将进一步研究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模式和招标采购、药品价格等政策,以调动企业生产基本药物的积极性;为确保药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有序推进“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药品注册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再评价工作得到加强,与国际接轨程度高的新版GMP正式实施;卫生部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的调整工作,预计2012年出台新的目录。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更多的政策建议将有待时日逐渐实现,中药产业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在大健康产业中扩展壮大,为百姓的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