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3/19 0:00:00 来源:
未知
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药用植物为原料的产品;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类营养物质为资源的营养补充剂;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生物转化生成的产品。
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主办的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简称“健康展”)即将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际新兴医药保健市场的中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空间。
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潜能相当大
在中国,养生保健一直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随着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自我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越来越科学理性。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国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写入了“治未病”这一传统养生保健理念,为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又联合印发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下一步,国家将重点推动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等。这些政策无疑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注入新的动力,提供了机制性保障。
孟冬平说,中国拥有上千年的健康养生文化和中医中药历史,借助品类齐全的成熟制造技术、较高的生产能力,中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健康养生热潮,从专业的医药产品到传统滋补保健品、营养食品,从
医疗器械、休闲养生,到健康管理、健康咨询,与人类健康福祉紧密相关的专业生产和服务,正在不断丰富着这个市场。这充分说明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潜能是相当大的。
据介绍,2011年,中国医药保健品产品进出口总额7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保健产业分工与合作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
健康养生已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消费人群数量的不断增长拉动了市场需求,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元化,也促进了细分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孟冬平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5600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共约1700家,销售企业约2.5万家,销售规模达900亿元,2011年全年销售规模估计超过千亿元。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审批
保健食品11862个,其中国产11197个,进口665个。同时,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务业也迅速崛起,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和委托生产国。预计到2015年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而到2020年,市场总量将突破4500亿元。
孟冬平表示,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结合自身转型的实际,不少医药
企业纷纷将产业链延伸至保健品领域,例如,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利润可观,不少中药企业将把目光投向中药保健品。
目前,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更多地体现了传统养生理论和现代技术融合的理念。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药用植物为原料的产品;以营养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类营养物质为资源的营养补充剂;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生物转化生成的产品。
据中国保健协会对2010年的市场调查显示,位居保健食品接受度最高的前十大品种为钙类、鱼油类、卵磷脂、螺旋藻、复合维生素类、蛋白质类、蜂胶类、天然维生素E、大蒜提取物、银杏提取物。保健用品则涵盖了家用康复及医疗护理产品、按摩器具、天然个人护理用品、健康与美容护理产品、运动健身及减肥瘦身器材等。
“健康展”传播科学保健养生理念
孟冬平指出,随着国内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科学合理的健康养生理念,正在推动消费者更趋向于选择家用保健用品来进行自我保健,对保健品消费的心理和行为,逐渐趋向理性化。消费者将更加重视保健品的安全性,对保健品功能的诉求将更加明确。
孟冬平介绍说,即将举行的“健康展”中有一大亮点,就是贯穿展期始终的养生内容和互动体验,增加了参观者对产品的体验、培养健康理念、引导大众正确养生等公益内容。
据介绍,国际化是本届“健康展”的另一大特色。
展会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展商,并将同期举办主题涉及国际市场开拓、进口产品注册、养生保健等一系列论坛讲座。
孟冬平表示,中国
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打造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这个平台,旨在传播科学的保健养生理念,推动中国医药健康贸易实现突破性飞跃,促进我国健康产品大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