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4/26 0:00:00 来源:
未知
自问题胶囊曝光以来,青海明胶这只早前尚不被投资者重视的个股,一举接连实现4个涨停板。与此同时,国内胶囊行业龙头苏州胶囊厂以及联邦制药等一些自身拥有胶囊生产企业的一体化大型制药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疾风骤雨式的行业整顿,将迫使胶囊生产企业更重视原料明胶的安全性。而对制药企业来说,联邦制药这种通过自身拥有胶囊生产企业,进而更好地把控质量安全并占据价格优势的模式也充满诱惑。日前,修正药业已通告计划在未来2年内投资3亿元自建胶囊生产企业。这些因素也或将成为推动药用胶囊行业并购整合的动力之一。
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在国家监管部门的严厉整顿下,未来标准提升或将不远,这将令不少中小药用胶囊、明胶生产企业难以为继,为行业提供了可供并购的资源。也许,不久的将来,联邦制药、苏州胶囊、青海明胶等一批拥有资本、技术、质量等优势的企业,将在这个领域展开并购之战。
小企业天下
药用胶囊行业并不算大,但对整个医药产业而言不可或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目前的药用胶囊市场规模在2000亿粒左右,但也有统计数据认为接近3000亿粒的水平。”联邦制药金亿胶囊厂厂长刘炳杨指出。
但同国内其他行业相似的是,药用胶囊行业同样集中度不高。即便行业内已经成长出苏州胶囊厂、联邦制药金亿胶囊厂、青岛益心胶囊厂、安徽黄山胶囊厂等一批具有行业口碑的企业,但这些企业每家的产能大多在100亿粒左右,还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能占到市场的10%以上。
国内空心胶囊生产曾经一度是小企业的天下。而这些小企业之所以能存活,显然是由于药用空心胶囊市场的急速扩张。但凡事物极必反,随着近年来国内药用空心胶囊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断加剧,
药品招标限价、成本上升等因素也让企业的生存状况与日俱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不良生产企业无视国家相关生产标准和规范,罔顾企业良心和责任,公然将生存压力转嫁到
产品质量上。药用明胶的价格是工业明胶的数倍,一些企业为从原材料上减少成本,铤而走险开始使用工业明胶进行生产。
但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在为长远计。“这些企业在升级硬件设备、提升软件管理上的不余遗力值得业内其他企业学习。”日信证券
医药行业研究员陈国栋指出。据了解,几年前联邦制药金亿胶囊厂等一批行业内的优秀
企业已经全部使用加拿大全自动生产线,且工厂严格按照药品GMP设计、实施、运行。这既节省了人力成本,也确保了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控。
而据了解,此次被吊销生产执照的企业均采用半自动生产线。
大局将变?
青海明胶董秘华彧民认为,“胶囊事件”将加速生产不规范、规模小的明胶企业、胶囊企业被限制、被淘汰。
在监管部门的整顿下,被淘汰的企业将为药用胶囊行业腾出多大的市场空间?日新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谢宁宁认为,整顿风潮之下,将加大药用胶囊行业的整合预期,未来可能至少将腾出20%的市场空间。
但刘炳杨则显得较为谨慎:“这次事件后,行业无疑将面临整顿,一些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会被关停,市场空间会释放出来一些,但到底有多大很难预测,药用胶囊市场目前还处在供大于需的状况。”
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优质的生产企业而言,这将是一次市场扩容的机会。青海明胶、联邦制药等企业股市飘红,已经将市场上的这种心理预期显露出来。业内普遍认为,“问题胶囊”将开启这个行业的整合之门。
“药用胶囊行业进行整合的预期较大,但强度不大可能像商业领域的并购,集中度也不太可能迅速飙升,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大约10%~20%的可能性比较大。”谢宁宁认为,“一些手握大量资金、具有质量和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将成为整合者。”
而药用胶囊行业的并购不仅将指向同类企业,也将向上游的明胶生产企业延伸。除此之外,一些大型制药企业为了确保胶囊质量安全并降低成本,也可能学习联邦制药收购金亿胶囊厂,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但一个行业的整合显然不可能依靠一次突发事件去推动,靠企业自身去推动也是很难的,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提高标准,尽量为优质企业展开并购提供可能和助力。”谢宁宁指出。(唐学良龙晓庆)
免责申明:米内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