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2/4/27 0:00:00 来源:
未知
嘉宾(左起):王飚牛莉莉方大兴孟冬平
对话嘉宾:
孟冬平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王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牛莉莉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方大兴华润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主持人:骆燮龙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制剂国际化是一条战略突围之路
骆燮龙:制药企业要走国际化道路是要砸重金的,所以每个企业在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一定要看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和我们要去的彼岸。否则的话,很容易败下阵来。国内制药企业制剂国际化这条路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牛莉莉:首先,我们得看到,中国有一批企业家是有制剂国际化这样的心愿的,希望把中国的制剂卖到国际市场上去。我们的董事会和高管就有这样的心愿,这也是他们的理想和愿望。
制剂国际化,做这个事情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
药品质量保障。对于企业来讲,质量就是生命。虽然现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以及医改的艰难给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但是质量是不能丢的。在质量保证方面,一点马虎不得,如果出任何问题,对企业可能带来致命的影响。你每时每刻都要对员工、对质量的要求提到最高的高度上。虽然做高标准的质量认证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运营成本比其他企业高很多,但翻过头来,用我们欧阳总经理的一句话来讲,他晚上睡觉很安稳,因为企业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极大地减少了。我们也相信,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品牌和质量会回归到我们这个行业的主题上来。
骆燮龙:这话讲得很好,如果不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制造药品,一定是睡不好觉的。从医保商会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国际化,对整个行业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孟冬平:我们商会长期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化、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的体会比较多。企业有大有小,有时间长的、有时间短的,经营的特色和自己的习惯、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是相同的,就像牛总谈到的,反映了我们很多企业的心声,包括我在好几次率团在国外的推介会上说,中国很多企业已经把质量和信誉当做他们的生命来看待。
现在,国内制药企业的生存环境被挤压的越来越小,我们应该朝西方的高标准看齐。一方面我们的生存环境小、市场容量有限。如果我们想继续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突破这个空间再寻找突围。不管是传统的
医药市场,还是新兴的医药市场,
企业需要这种发展。在座的企业家,他们带领的企业正是在这一块做了一个楷模,示范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国外市场获得的先进经验,国家可以反哺企业在国内的生产、营销和品牌。制剂国际化的结果肯定是多赢的。
听众提问:在制剂国际化的道路上,很多企业也是有困惑的。产业政策方面,国家有没有一些政策配套来支持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
王飚:我们也积极向协会组织、部委沟通汇报,制剂国际化的成本非常高,花的代价极大,但现在的市场环境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会在竞争中处于极大的劣势。回过头来看印度,印度的企业也非常分散,一半的药厂都很小。但印度政府的支持工作做的非常好,大到产业政策,小到一次性扶持,都有很多的支持。
比如说,我们在欧洲已经注册了,回过头来在国内注册的时候,能不能给一个“绿色通道”。
中药制剂国际化的沟通基本上是“鸡同鸭讲”
听众提问:我们国家的中成药的国际化有没有可行性?曾经在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出把中成药堂堂正正进入发达国家药品市场,后来不太提了。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做临床,去年已经进入三期临床了。这个前景你了解吗?中药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技术门槛比较高、规范比较严,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的路径进入欧美市场?
孟冬平:几天前,我接待了英国的药监局长,他带领一些司长到我们商会会谈中国中药产品在欧盟注册认证的问题。
去年欧盟颁布中药禁令以后,其他的国家也颁布了类似的限制,对中药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我所知有一些中药企业已经倒闭了。欧洲他们自己说,他们出台这个规定,只是用现代化的理念去诠释中成药的道理。目前中成药产品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使用,包括针灸、包括其他的传统治疗方法。
现在的问题是,欧洲人希望用西方的科学理念去论证中药,但是中国人和他们的沟通基本上还是各说各话,找不到共同点。他们特别希望我们能用西方的方法解释,但我们中国人认为中药是我们自己的体系,我干嘛要用你们的思维去解释。但是我们想进入人家的市场,就必须按照人家的思路解释。天士力在这方面的努力,历经十年时间,非常艰难,但天士力的努力是有示范效用的,也给其他中药企业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药品“中国制造”的声誉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听众提问:刚才谈到中药国际化的问题,我深有感触。我特别赞同王总的说法。我们中国的原料卖到国外去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制剂如何能够卖到国外去,特别卖到发达国家,我们现在存在着非常大的障碍。障碍在于,我们制剂的技术或者质量方面,总是在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外国企业、医生、患者总算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我们又会再出一个事件,这样的“炸弹”又要“伤”他们5年。这样,国外的医生总是对中国药品打上一个问号。我们必须对药品质量严格把关,我们的企业才能逐渐建立信誉,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
我们的十二五规划里面也提到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但是中国的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在资金方面,我们的规划里面谈的少了一点。中国的制药企业如果仅仅是“窝里斗”的话,我们很多企业都会被淘汰掉。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在战略角度上一定要打到国外去。我们具备了在原料的生产、技术、各个方面的资源已经具备了,下一块就是制剂方面。这一块也希望通过医保商会的呼吁,能给企业更多的政策上、国外的渠道上的一些支持,这样我们的制药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反过来也能在国内市场站住脚。不然的话,危机是非常大的。
孟冬平:现在商务部跟很多国家都有双边的联委会,在谈判的过程中,对方总是代表自己的行业和产业给我们提出很多的要求,但我们中国企业习惯于默默的承受,很多的困难不好意思说。这样是很傻的。
现在,政府的观念也在转变。我们有这个平台,欢迎你们随时跟我们沟通。在国内,包括在在对外
法规制订的过程中,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不要再打乱仗了,否则一个个的个体,碰到问题的时候非常无奈、非常弱小,需要团结起来,提高对外的议价能力以及推动政策的能力,请大家重视这个问题,去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的资源。
王飚:华海药业虽然去年在国外卖了一亿元,有了一点点的规模,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原来买我原料的合作伙伴,我们请他们试试看、卖卖看,给他一个高很大的利润空间,换来一点点的营业额,但很难换来利润和出路。我非常赞同孟会长刚才谈的,我们请政府走在前面,也请政府带着我们走。我们企业应该和协会密切沟通,与协会一起呼吁。我相信中国的制药企业一定能够走出去。
另外,制剂国际化的道路很难走,确确实实急不来。没有五年时间、没有五十个、一百个品种让美国人、欧洲人吃了放心,制剂国际化要上规模,难度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