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参加“沿海开发战略在江苏”新闻报道活动的中国网记者在季青所在的办公楼前见到了这个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吸引而来创业的并不年轻的青年人才。
四六开的分头已白发可见。一副眼镜四平八稳地架在这个祖籍吉林的男人脸上,仅从外貌很难找寻出他曾在英国读博士、在美国做博士后的丝毫痕迹。
2011年,季青回国,他选择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
此时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提出了“以城市总规为引领,以产业布局为指导,以投入强度作控制,以环境标准作限制”的开发理念,并着力培育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5亿元,同比增长23.2%。开发区纳税过千万企业达39家,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排名持续进位,率先在苏北开发区中进入江苏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第一板块”。这块经济热土对季青而言是一片充满诱惑之地。
季青与合作伙伴一起,创建了一家位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占地100亩,已建厂房1万平方米,拥有电子粘合剂专用净化厂房的公司一期工程累计投资近一亿元。一年多的时间,这家企业的电子材料已成为世界领先电子粘合剂技术的高科技企业。
记者问季青,义无反顾的就回来了,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吗。“有的。一个是孩子的教育、一个是房子。”
季青告诉中国网记者,起初最担心的还是他只有3岁儿子的双语教育问题,担心连云港市内还没有教育质量较高的双语教学。“好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孩子办理了连云港机关幼儿园入学手续,儿子双语教育的问题解决了。”就像去了块儿心病,季青说。
更令季青想不到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早早为他着想的是,季青来到开发区后,不仅房子解决,就连季青在美国的驾照到中国后的变更、更换手续,开发区也为季青一并解决了,这个细节令季青感到意外。
发生在季青身上的经历并非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特例。对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早有深刻体察。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关永健告诉记者,尽管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劳动竞争成本和素质具有高性价比。然而,“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上,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在想办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开发区人才发展制订了长期战略规划,围绕产业需求来订制人才。“一定要以产业定位与企业特色的合力吸引引进高端人才,反之将事倍功半。”关永健说。
有了战略规划作为发展依据,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落实规划上则采取了强有力的具体措施支持人才创业:据介绍,开发区为人才创业提供启动资金、为人才创业提供发展场所、为人才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工作机制。并在医药产业、新材料领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园区以供工作开展,为医药产业、新材料创业企业提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季青的科技企业在启动之初就享受到了这一优惠。
此外,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各类人才提供了优质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对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给予扶持政策,保障高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能够起到带动和示范的作用。
而对于人才的后勤管理,开发区也可谓体贴入微:包括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人员就医等有可能存在的人才“后顾之忧”均被列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的政策管理和努力解决的范畴内。
开发区就是要“提供人才创业的良好运行机制来支持人才安心工作、安心发展事业、安心成就理想。”关永健说。
采访活动即将结束,记者问季青,是什么促使他下定最后的决心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事业,季青说,开发区热情相邀难以拒绝,再说,离家近。“毕竟这里的待遇和美国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