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支出宽裕
阿根廷是面积仅次于巴西的南美洲第二大国,其国土面积约278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位居第八位。过去10年来,阿根廷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GDP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而该国人口总数仅为巴西的1/4,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远远超过巴西。阿根廷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支出高于很多拉美国家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据西方媒体报道,2006年阿根廷人均医疗支出就已达到1665美元。
90%的医械源于进口
2012~2013年,阿根廷医疗器械进口额为6.987亿美元。2013年,该国医疗器械进口额约占其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的90%,可见进口依赖度非常高。
2013年,阿根廷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有:消耗型医疗器械产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卫生材料、手术器械、病人服装及其他医用耗材,相关进口额约占该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的35%;电子成像诊断设备,包括CT机、彩色/多普勒B超机、X线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等,相关进口额占比约为26%;整形外科器械、牙科椅、轮椅、植入性假体材料等,相关进口额占比约为25%;牙科材料,相关进口额占比约为8%;此外还有急救器械、病员监护仪等产品。
调整进口医械政策
近年来,阿根廷对外贸控制很严,贸易壁垒越筑越高,但是该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比较开放。这主要是因为该国医疗器械工业体系尚不完善,医疗器械自给率极低,医院所用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多是进口产品。
1999年,阿根廷政府放开了1276种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限制。但是,(医用)消毒灭菌器、注射器、医用导管、义齿材料和手术器械5类产品必须获得进口许可。而这些产品恰恰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大宗出口优势产品。据业内人士分析,阿根廷政府的这一限制性规定可能意在培育本土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阿根廷政府颁布了医疗器械进口新法规,即出口至该国的医疗器械必须具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以色列等“卫生高度防护国家”出具的销往阿根廷的自由销售证书。这一规定实际上对很多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构成了认证歧视。
放开翻新医械进口
自1999年以来,阿根廷政府逐步开放进口再生医疗器械产品的管制。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只要产品技术性能仍然良好,仍能照常使用,且检测数据准确,即使翻新过也是可以使用的。该国政府规定,翻新医疗器械进口商必须具备原生产商的产品翻新记录和翻新产品的性能状况说明,并须将这些说明装于产品包装箱中,以供使用方查验。不过,该国政府不允许进口直接接触人体的翻新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类产品,违者将遭到巨额罚款。
据西方媒体报道,过去几年,阿根廷进口了大量翻新医用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产品,翻新CT机、X线机和B超仪等在该国也有一定市场。这些翻新电子成像诊断设备的价格往往仅是新品的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