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调研采访中了解到,进口货垄断国内医用设备造成了严重后果:检查费用居高不下,给患者带来财务负担;进口商通过大型医用设备软件获取中国人口疾病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开发针对中国市场
药品。
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公立医院财务约束软化,大手大脚,相互攀比选进口高档设备。事实上,同档次的产品,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质量没有什么差别,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
现实
国产设备“退”至民营医院
“也许你想不到,我们的产品现在连县级等基层医院都很难进了。”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黎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产大型医用设备主要集中到了民营医院。东软集团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裁江根苗也承认了这一现实。
大型医用设备主要指,核磁共振(M R)、CT、分子影像(PET—CT)等产品,在医院内作为重要的诊断设备,价格一般在200万至2000万元不等。
深圳安科1989年生产出国内第一台永磁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 RI),东软集团则是国内第一家实现C T产业化的公司。可这两家国内知名
企业的拳头产品,却很难进入公立三级
医院。
朱黎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因G PS三家的产品价格高昂,安科产品还能进入中山医科大附属医院等国内著名三级医院。公司现在已研发出第八代产品,却连县级医院都进不去。目前深圳安科大型医用设备产品60%以上份额在民营医院,40%左右在县级医院。
江根苗将国内市场分为M 1(公立三级医院)、M 2(二线城市医院和县级医院)、M 3(乡镇卫生院)、M 4(民营医院)。“M 2市场是东软CT的主要市场,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M 4现在有30%左右,其余是M 1市场。由于M 3市场有点低端,不适合应用大型医用设备,因此我们没有开发。”他说。
深圳食药监管局
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袁斌华指出,不少县级医院、社区医院有了政府补贴后,也都争抢着购买进口大型医用设备“其实基层医院根本用不了进口设备的一些功能,作为评标专家组成员,有时我也觉得很无奈。”
上海联影三年内自主研发生产了覆盖影像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高端医疗产品,产品逐步推向市场。该公司总裁张强说,公司对产品未来定位是,在部分公立三级医院有一至两台产品即可,营销队伍还得赶紧往下走到三、四线城市。
对比
同档次产品国产进口质量一样
国产设备质量差吗?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三级医院院长们表示,同档次的产品,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质量一样,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
在上海市嘉定区瑞金医院北院,《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这里的医务人员正采用上海联影生产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核磁共振(M RI)仪等设备为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瑞金医院北院副院长陈海涛指出,医院采购了两台联影的产品,这些设备已经使用了半年,质量不错,与国外同档次产品没有差别。
沈阳军区总医院的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内,G E和东软的CT机分列在该中心两个透明的检查室。“我们用这种形式来对比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很长时间没使用国产设备,用过之后才知道成像效果、质量等方面比我们想象中的好。”沈阳军区总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朱洪峰说。
据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王可介绍,东软C T使用一年多了,与G E产品故障率差不多,质量也非常稳定。“常规诊断和检查用东软设备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只是鉴别体内肿瘤等病变才需用G E的设备。”江根苗透露,东软CT装机总量已达到5000多台,美国、德国等海外市场就占据了200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