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营销战略 > 中医药需要讲好世界语言

中医药需要讲好世界语言

中国虎网 2016/9/9 0:00:00 来源: 未知
青蒿一握,千载流芳。来自中医科学大会的最新信息显示,在国家政策与投入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医学专家们正在全力以赴寻找下一个“青蒿素”,中医药这座科学与文化的宝库有望给人类做出更大的历史贡献。

  这将是一段光辉而艰巨的征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顺应自然、学习自然的智慧结晶,有着自己独特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传承3000多 年的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基本理念与诊疗模式,不仅彰显了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因病程而异的个性化治疗追求,也与当前精准医学理念高度契合,蕴 藏着巨大的生命力与发展潜力。

  事实上,就政策环境而言,业界普遍认为,当前中医药无论是从科技研发还是产业发展上而言,都已经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而这一环境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和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形成了关联。当年12月,《中医药法(草案)》就首获国务院通过并提交人大审议,标 志着我国首部中医药立法迎来了曙光。同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大会召开。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在8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再次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然而,在看到国家政策方针对中西医结合坚定支持和大力推进的同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存在的社会争议与理解误区如何化解,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当前,病人在中医和西医之间跑来跑去、西医不行找中医、中医不行再找西医的情况非常普遍,以我所在的肾脏领域为例,很多时候都是病人先通过西医诊断 病因,如果治疗不好再转去中医,结果就是两头都受局限、治疗效果不佳。这种局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专家陈香美说。

  详细审视中西医结合问题就可以看到,当前社会上主要存在两方面反对意见:一是认为“中医是文化,西医是科学,两套理论根本无法对接”;另一种则认为, 中西医结合就意味着“西医吞掉了中医”,导致中医最后丧失独立性、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医学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这些看法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病例结 合,就导致不少病患特别是年轻一代“要么将中医全盘西医化,要么根本不听中医在说什么”,进而导致中医药发展后继乏人,成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那么,究竟中医药的振兴之路该怎么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该怎么走?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发展”。在他看来,当前信息 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中医药领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让科学界学术界更加认同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新形势 下,抓住了就是机遇,如果错失了,就会给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蒙灰。

  当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从信息技术到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每一个领域的进展既意味着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正在获得新的动力,也意味着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继承传统、与时俱进,成为中医药振兴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

  事实上,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中医药从来就不是壁垒森严、故步自封,更没有拒绝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从《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几乎 每一本中药典籍诞生,都意味着中医药经历了一轮弥足珍贵的筛选、梳理、整合;而从全球范围看,包括欧洲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注重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 结合在防治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这是人类应对挑战,启动自身卫生健康事业重大变革迈出的关键而及时的一步。

  在有关专家看来,中医药和现代科技对接的切入点有两个,一个是精准诊断,另一个则是精准治疗。在精准诊断方面,主要是探索具有中医特点的高度个性化的 疾病分型、疾病分期技术途径,发展疾病的证候分型(西医是分子分型)和证候分期(西医是分子分期)的方法与技术,探索和建立具备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生物标志 物,使得传统中医依靠主观经验判断的整体宏观辨证转变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方式,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精细化和适度量化。

  在“精准治疗”方面,要坚持因人而异、因病程而异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原则,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病证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注重探索和完善包含体质类型、气候环境、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注重探索中药(尤其复方)的精准研究与精准应用。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披露的信息看,未来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上,政策支持的重点将是中医普及、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和抢救加快编撰中国医 藏,建立相关数据平台,促进中医药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多领域的技术融合,在突破疾病风险预测预警等关键基础上下功夫,在提高中医药的诊治水 平上下功夫,提升中医药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技术保障能力。

  据了解,国家中医药局正在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已经形成了初稿,并充分征求了中医药系统的意见,下一步就将启动实施一批科研项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预见的是,讲好世界语言、熟悉全球规则的中医药必将绽放出更大的光彩,而充满自信拥抱世界的中医药也必将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