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20/3/4 0:00:00 来源:
未知
这一个多月来,文莉和其他所有武汉人一样“四门不出”,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她逐渐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63岁的父亲患有慢阻肺,药已经快吃完了,给老人做雾化用的爱全乐也几近告罄。
“这个时间,别说去医院了,连附近药房都不敢去,再说药房也没有这个药。”文莉满是担忧地说道,“只要一想到这个事,我半夜难受得睡不着觉,睡着也是各种噩梦。”
文莉父亲的情况并非个案。我国共有将近4亿慢性病患者,他们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通常而言,慢性病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为4周,局部地区针对个别疾病会将用药量延长至12周,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患者一次至多只能储存1个月药量。
疫情发生以来,受就医和交通限制的影响,不少地区的慢病群体复诊难、取药难,直接面临断药的危机。除了慢阻肺患者,癫痫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甚至部分罕见病患者,一旦断药,病情将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针对这部分患者,医药电商企业搭建起“药品信息桥梁”,专门上线了“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并联合当地药房建立起配送网络,联通患者组织和志愿者尝试打通配送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正是求助于这样的方式,文莉找到了父亲急需的爱全乐,但另外的口服药却始终没有找到。“如果再没有药,老人怎么办?我真的是欲哭无泪。”她说。
在看到医药电商为患者解决难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受制于药品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医药电商药品品类本身有限;而封城、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叠加更使得医药电商所依赖的物流优势难以延展。
“根据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断药登记信息,整体的情况大概是这样:60%可以通过线上、本地调配来解决,20%是寻货的难题,剩余20%要通过后续志愿者来完成。”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金恩林在接受亿欧大健康采访时表示。
断药危机
对于慢病患者而言,吃药是跟吃饭、喝水一样必要的日常行为。
胡玫家住武汉市武昌区,今年66岁的她因癫痫已经持续吃药超过10年了,每天要吃开浦兰和曲莱两种药,由于受疫情影响,她所居住的小区完全封闭,上次去离家最近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续方开药已是1月中旬,“只开了一个月的量”。
癫痫俗称“羊癫风”,临床症状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吐白沫,肌肉强直性收缩等。目前,药物是治疗和控制癫痫的主要手段,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无故减药、断药,极易导致癫痫症状复发,且许多抗癫痫药物属于治疗神经类精神疾病的药品,购买相对困难。
“本以为吃完这些再去一趟医院就行,结果没想到会有疫情,”胡玫说,小区还没有禁止出入时,她也想过要再多开一些药放在家里,但问了武昌好几家三甲医院,都没有她需要的药,又打电话给武汉当地几家规模较大的连锁药房,唯一有货的药房却在长江对岸的汉口。
医院、药店的途径都找了,她开始求助互联网,“我之前从来没在网上找过药,前段时间自己搜了一些网上平台,有的说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粤开研究
突发事件带来的市场情绪影响边际减弱。2月,医药先扬后抑,全月上涨2.34%,排28个sw一级行业指数第8位,自年初以来上涨7.12%,排第四位。2月农历新年开市第一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刺激,医药表现较强,此后两周随着全国抗疫形势向好,医药全市场表现连续排名靠后,上周跌-3.30%。
在全国即将取得胜利,但国外形势不明大环境下,我们建议回归价值,按“需”投资。股价进一步催化逻辑可能从事件驱动重新回到业绩驱动,3月以后即将进入密集财报季,市场关注点可能重新拉回业绩导向,市场扰动之后,业绩证伪或证实窗口期都较窄,不利于无基础面的上涨。情绪之后,价值仍为选股基础,好学生大概率仍是好学生,优势赛道龙头仍是首选。按“需”投资,是基于医药相对其他消费品行业需求相对刚性,突发事件对医药行业既有情绪推动,也有产品和服务实质需求上升驱动,初期是无差别事件推动,中后期将更多落到实际需求推动,然后传导到需求上升带来的业绩证实,所以这时候更有必要强调按“需”投资。
突发事件对医药产品和服务需求可能带来以下几种扰动。
短期需求上升类:比如检测试剂盒、抗病毒药物、血制品(静丙)、监护和呼吸支持类医疗器械、防护医护产品(口罩、防护服),2020Q1受需求推动可能业绩比较突出,需求扩张还可能进一步延伸到2、3季度(如部分药品、医护产品国家收储和社会补库),但客观的说,短期需求波动是一过性的,短期刺激的需求激增未来会逐渐回归正常。
短期需求让位防疫类:如眼科、口腔、健高等非抗疫相关门诊服务,疫苗短期暂停接种,但我们认为需求只会延后,不会消失,部分细分行业可能未来还存需求上升,比如疫苗行业,突发事件提升民众疫苗接种意识,促使国家加大对疫苗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另外,新药上市学术推广等也可能延后。
其余部分扰动较小。如需要稳定服药的慢病领域(糖尿病、高血压等),医药商业(批发和零售药店),CXO等。
理论上,任何企业经营上升无非依赖量和(或)价的上升;医药需求相对刚性,但不可否认也是一种特殊产品或服务,医药价格相对稳定,而且受政策(集采、限价等)和竞争影响价格还会小幅下滑,因此行业价格驱动较弱,基本不具备量价齐升条件,需求量驱动特征明显,不管是长期老龄化逻辑还是短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刺激的医药产品和服务需求量的上升,按“需”投资才能找到方向。
3月,我们建议回归价值基础上,主要关注两类需求:一类是抗疫需求,当前国内向好、国外不明,我们认为从全球化考虑,器械需求好于药品需求(器械出口需求,药品尚无特效药),推荐关注抗疫需求的器械,且在企业营收中占比较大的品种,如主营监护和呼吸支持类器械的迈瑞医疗、鱼跃医疗等;血制行业今年可能价量齐升,一是国内采浆影响减弱,二是静丙国内需求提升,白蛋白进口可能受国外疫情影响,打破国内白蛋白紧平衡状态,如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另外一类就是非抗疫需求,延后但不会消失,比如眼科、口腔、健高等专科服务,疫苗(短期暂停接种,但民众进一步提升接种意识),创新产业链(CXO、创新药)。
本月我们重点推荐和组合:
器械领域:呼吸支持&;监护等
(1)鱼跃医疗(002223):公司主力器械产品集中在医院监护、呼吸领域和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主要产品为消毒产品线、监护仪、呼吸机和制氧机、血压仪等医院和家用医疗器械,当前公司部分产品需求爆发;SW医疗器械行业PE(TTM)为57.2倍,当前股价对应2019年盈利预测40倍左右,低估值高安全边际的医疗器械标的。
(2)迈瑞医疗(300760):公司2019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5.5亿元(+20.38%)和46.8亿元(+25.85%),业绩继续长虹;营收和利润规模远超行业其他竞争者,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护城河不断加固。三条业务主线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均衡发展,尤其是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近年来营收增速连续三年回升,从2016年12.22%加速2019H1的24.44%;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监护仪、呼吸机、雾化机等生命信息与支持器械需求爆发增长,国外进展趋势恶化,公司国际业务占比近半,预计2020年该产品线增速进一步提速。当前SW医疗器械行业PE(TTM)为57.2倍,公司PE(2020E)约为48倍,公司是国内器械领域龙头企业,应享有估值溢价。
疫苗&;血制领域&;健高:
(3)华兰生物(002007):19全年业绩预增10%-20%,血制品+疫苗好赛道,去年投浆放缓,各血制产品库存去化明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白蛋白和静丙等血制品需求,去年公司静丙生产批签增长26.2%,今年加大投浆有利于释放业绩;疫苗业务流感裂解疫苗新生产线通过GMP认证,产能制约解除,明年计划1200万剂;当前公司对应2019年EPS约34倍PE,生物制品好行业,估值合理偏低,强烈推荐。
(4)沃森生物(300142):全球疫苗销售之王国产版13价肺炎结合疫苗正式获批上市,大概率成为贡献年利润十亿级别产品,公司未来两年业绩增长极具确定性,公司储备新品种还有HPV疫苗,2价HPV疫苗已经完成三期,正在数据揭盲,9价HPV疫苗已经进入一期临床,手握两大大单品疫苗。
(5)长春高新(000661):19年业绩预告60%—80%,延续高增长,生长激素(金赛药业)+疫苗(百克生物)好赛道,生长激素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疫苗业务痘苗病毒疫苗批签发恢复正常,鼻喷流感疫苗正式获批,今年疫苗业务成长显著;当前公司PE(2020E)估值约40倍,考虑未来两年公司高成长,估值合理偏低,强烈推荐。。
二月回顾:医药先扬后抑,事件扰动边际减弱
医药生物二月涨幅2.34%,排28个行业涨跌幅榜倒数第8位,自年初以来累计上涨7.12%,排第四位。医药生物细分子行业继续分化。器械和原料药涨幅较大,二月涨幅分别为14.89%和8.32%,二月中药和医药商业、化学制剂整体下跌,中药跌幅最大,为-5.26%。
2020年以来,医疗器械继续表现领先,涨幅暂居前(+25.37%),中药和化学制剂年涨幅落后,涨幅分别为-1.44%和0.09%,中药板块是今年以来唯一下跌的细分行业。
风险提示
医药政策风险;降价超预期;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