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我国民族医药应走现代化之路

我国民族医药应走现代化之路

中国虎网 2006/11/20 0:00:00 来源: 未知
 国家对民族医药定位模糊,缺少具体主管部门的指导,后续人才严重萎缩,民族医药与现代化高新技术接轨不力、缺乏完善的药材标准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民族医药的发展。有关专家呼吁,我国民族医药亟待解决面临的难题,尽快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我国民族医药硕果累累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物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梅之南博士介绍说,我国12807种药物资源中,85%属于民族医药。卫生部的多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民族药品种达8000余种,其中有藏药材1908种,蒙药材1342种,维药材600余种。与此同时,民族医药机构已发展到近二百所。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还建立了15所独立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一些综合性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民族医药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医药人才。 截止到2005年,全国已建立起30余个民族药定点生产厂,改变了过去“前店后坊”的落后作业状态,民族药制剂生产手段得到了改善,采用现代科技方法研制出民族药新产品投放市场,如“七十味珍珠丸”“仁清常觉丸”“奇正藏药贴膏”“一枝蒿冲剂”“痛风灵”等。一些有影响的民族医药论著也相继出版,如《中国民族药志》《中国藏药》《迪庆藏药》《蒙医简史》等。全国各地每年都召开各种形式的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活动。 有关专家介绍说,规范化的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正在不断扩大。中药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开发已纳入国家扶贫、西部开发生态建设计划中。从1999年开始,各省区都在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化研究和中药制药企业的ISO14001认证等一系列工作。2002年初,国家颁布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种植研究达150多个品种,其中有不少是民族医药品种,如阿魏、雪莲、艾纳香、绞股蓝。与此同时,我国也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民族医药,获得了初步成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多层次对民族药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   ——民族医药重获发展良机 随着“崇尚天然,回归自然”,发展“绿色药业”成为世界消费潮流,传统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又重新受到重视与青睐,这给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独特医药理论和丰富用药经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民族医药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拥有防治疾病独特疗效的方药和诊疗技法,有着40多年来发掘整理研制开发的成果与经验,造就了一批临床研究及产品研发的科研技术骨干队伍,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理论也已经逐步形成,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法》及西部大开发的优惠倾斜政策等,这都给民族医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傅景华告诉记者,由于民族医药在药物资源、指导用药的理论、发展历史等方面,与中药学有着许多交叉和相似之处,加上民族医药只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被吸收应用,因此,许多人将中药学和民族医药之间划上等号,投入的大部分资金和人力都分配到了中医药学研究领域,民族医药的发展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民族药物的开发较少,民族医药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北京德坤瑶医医院覃迅云说,民族医药属于传统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中医局,但实际上这些部门无力管理,一直以来民族医药都是自生自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周宜君说,传统师带徒是民族医药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至少要学5-9年,现在有一部分老医生去世,还有一部分医生只懂民族语言,无法传艺授徒,民族医药的人才队伍正在萎缩,从业人才减少,高层次人才缺乏。而且当前民族医的行医资格问题、职称问题、文凭问题也是困扰现有民族医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按照现行的医师考试制度,大批民间医师虽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信,但他们无法通过医师资格考试,连行医资格都没有。特别是一些医学院校,用西医的模式培养民族医,不但使民族医丧失了特色,也为民族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增加了难度。 梅之南说,我国各个民族有大量的秘方代代相传,近80%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药物。由于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这些药材一般具有无污染、活性高、药力强等特点。但是秘方多以口传身授方式在民间流传,缺乏完整的理论总结,上市的品种很少。目前许多民族药物还没有改变过去由“土郎中”把药材捣烂后直接使用的旧方法,基本以生粉直接入药,未经提炼,且剂型比较落后,以丸、散、膏、油等为主,无法满足现代用药的需求;有的还具有明显毒副作用。很多民族疗法都没有收费标准,如何收费缺乏依据,一些民族药也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因此,在许多患者的心目中,民族医就是“游医”的代名词,他们都不愿意去这些医院治病。没有患者,许多民族医院生存都面临困难,又哪里有资金继续扩大发展呢? 北京藏医医院黄福开等专家认为,尽管藏药、蒙药、维药药材有法定标准,但是专属性差,方法落后,不足以控制药材的质量,而其它的民族药材均无标准。如果不加强民族药材标准的制订工作,那么进行现代化研究将是一句空话。   ——现代化是民族医药发展方向 专家表示,新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药物分析、药效评价、机理研究、剂型改良等,应借鉴到民族药物的研发中。让民族药物走现代化发展道路,提高其科技含量,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专家建议,应加大对民族医药的行业管理力度,可在国家民委下面设立一个部门,具体负责民族医药的规划和发展,推动民族医药的现代化研究。进一步加强民族药材标准的制订工作,争取获得法定的地位。尽快开展同行专家评审来解决民族药进医保目录的问题,可以在医保基本目录设立民族药分册,同时通过宣传、展览,改变人们心目中民族医是游医的老观念,帮助民族医疗单位树立起正面的形象。 对于人才断层问题,一些专家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注重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可以和一些医学院联合办学培养民族医生,并给这些民族医生一个正式的医生身份,将他们的技术职称纳入到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系列范围,在评定过程中,结合各民族医药的实际情况,合理评定。 专家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存民族医药文化土壤,抢救民族医药文化,避免民族医药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免使生态资源受到破坏。应建立民族药自然保护区,加强家种、家养训化研究,选好品种,按照国家已颁布的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进行研究和推广,建立规范的民族药材生产基地,生产出高产、质量稳定、无公害的优质绿色民族药材。同时,也可考虑以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从民族药中筛选确有疗效的单方、验方进行产品开发研制或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加大民族药的创新研制。(来源:新华网)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