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风云人物 > 马伯英驳中医消亡论:中医是优质的生态医学

马伯英驳中医消亡论:中医是优质的生态医学

中国虎网 2006/12/12 0:00:00 来源: 未知
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马伯英 近来,国内掀起了“取消中医药”之论,据说网上签名支持者已近2万人。始作俑者振振有词,以“废除中医口号已提出120年”,“中医不科学”等为进攻武器,对中医药发出了剿灭令。 是可喜,还是可悲? 废止中医论点最初来自日本 “废止中医”可溯之于日本的“废止汉医”,始于1875年。日本文部省医务局官员赴欧美考察医事后,订立条例,决心废除汉医。其办法是一切从医者须通过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内外科及药剂等科目考试后,合格者才能授予开业证书。这些科目都是西医科目,中医自然考不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再生存下去。因反对者众多,日本随后又追加了一项安抚条款,即原已执业者可以免试,但中医不得授徒或开学校。 “免试”使大批中医从业者得以继续生存,条例也因此执行畅通无阻。3年后才有中医发现,“条例”等于让中医老死灭亡,随即再次发起抗争,但为时已晚。日本汉医,自此若存若亡。 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东洋者多,留学西洋者少,日本的思潮很快影响到中国,中国的名流学者于是纷纷主张效仿东西洋之法。所以,从郑观应、俞曲园、章太炎、梁启超到鲁迅和傅斯年等,无不主张废止中医。但另一些学者如梁漱溟、郭沫若等,对中医并不持偏激之论,他们认为,中医有疗效作为事实,其中必有其科学的道理。 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日本和欧美都已经开始热心地研究和提倡中医,那些“废止中医”论者,是否有点儿“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 中医是科学吗 现在人人开口闭口都讲科学,科学成了标签,成了某人想要加以褒贬某一客体的标签。科学是标签吗?回答很简单:如果是标签,科学就不是一个开放体系而成封闭体系了。于是科学就失去了前景,没有了前途。而这正好是科学要排除的东西,所以,不要随便给一种你未能认知或知之甚少的客体去贴标签。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在未知事物面前总是抱持着谦卑的态度,而具有勇于不断探索的精神,绝不轻言“放弃”、“废止”、“不可救药”这类走向极端的话,这才是科学精神。 医学在西方一般是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互不隶属。因为医学既包括理论,又充满技术因素,而且很多是要凭经验看病治病,哪一类都包含不了。现在,人们将之归于广义上的科学范畴,是因为基础医学部分科学理论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过,西方科学史家、特别是临床医生,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基本上属于经验医学范畴。所以,从严格的科学定义角度上看,医学是不属于科学范畴的。 基础医学各有所属,例如解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物学等,都是科学范畴内享有独立地位的科学学科,它们离开医学照样存在,它们是医学所用的知识和工具,并不为医学所独占。医学只是借用了它们来充实自身,发展自身。医生看病一定会尽量利用它们,但利用不上的事还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医生还是要看病治病,他们靠的就是经验。俗话说“后生手艺老郎中”,医生愈老,经验愈多,看好病的机会就愈大。所以在西方,同样是信任老医生胜于年轻医生。 由上可见,医学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混合体,在严格分类上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流行起来,叫做“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其矛头所指就是经验医学。 诊断也好,治疗也好,教课也罢,先要来一句当头棒喝:拿出证据来,没证据,一切免谈!这证据必须是经过双盲、随机、对照和统计学检验分析合格通过的。这就是真正的科学医学了,经验医学时代行将结束。 然而,这只是近10年才提出的,并在西方医学界也引起了极大困扰。最近,《英国皇家医学会学报》就有专门讨论,自然也有人加以质疑,因为极端的“循证医学”是高妙的殿堂医学,而不是救急的床边医学。 我不反对医病要有证据,也不反对循证医学去占一席之地,让医学进入科学殿堂。但我反对一刀切,反对先贴标签再救人。从认识论上讲,人们取得经验,然后上升为科学理论,都要有一个过程,而经验是不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而且大多数情况,正是经验成为科学理论新鲜的生长点。 有人会说,照以上所论,现代医学也是不科学的,那中医就更是不科学的了。错。我强调科学是一个发展概念,是一个开放系统,不要把一个自以为是的“科学(或不科学)标签”硬往人家身上贴。一定要贴的话,我们就找一个比较得到公认的科学范畴概念(未必可称为定义)作一对照判别。 中医的本质及科学内核 我曾经花了10年之功研究中医理论的本质问题。我是西医科班出身,文化大革命在山村行医的医疗实践使我亲身体会到中医的临床有效性,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 1985年前我发表的论文,基本结论是:中医是自然哲学的医学;其认识论的方法论主体是朴素系统论的方法论。1985年至1988年我在剑桥大学工作并继续研究中医。1990年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撰写过一本63万字的《中国医学文化史》。我发现,中医理论的本质和科学内核,始终是一种生态医学适应理论。我在该书中写下的结论是:“中医学是以自然和社会生态状况及个体自身的心理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并从中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此书出版至今十数年了,虽然用中文写,但在国外影响比国内大。后来我又陆续发表了一些进一步阐述的论文,但关于中医是生态医学的结论,并未引起当局和有关科学思想史研究者的注意。 我提出这一结论的意义在于:肯定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与西医不同体系的医学科学,研究中医应在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上找出突破口。 现在的“中医不科学”论者,是以西医作为参照物,认定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能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这一三段论逻辑推理,形式上正确,但大前提不准确,所以结论错误。科学是多元的,西医也只不过是科学医学的一大门类。西医与中医的不相融好比话剧与京剧,它们属于不同的表演体系,互不取代,但都属于表演艺术。 论者以中医不能实证又不能否证来证明中医不科学,这是似是而非、掩人耳目的说谓。中医不能实证,否证又从何谈起?关键问题是中医能不能实证和如何实证。西医的实证建立在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是在“还原论”指导下所得出的成果。但“还原论”与系统论是不同的理论范畴,“还原论”方法对于系统论范畴的客体有适用不当之虞。 所以,现代医学科学方法证明不了的中医不等于说中医就不科学,它只能证明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的科学。同样,西医研究适用的统计学方法不能照搬到中医研究中来。统计学也需要革新。何况近来西方科学界已有人指出,当代研究中的不少统计分析结论并不正确反映科学本质,对统计学方法和理论提出了挑战。西医研究尚且如此,何况对中医岂能唯此为从?在中医研究中,为什么不该去寻找适用的统计方法呢? 中医是科学的,其生态医学适应理论比起西医来是超前的。西医也在近些年提出生态医学新观念,但远未形成理论,远未达到像中医那样可操作而付之临床应用的程度。不要民族虚无,唯西人马头是瞻。 中医的出路何在 说中医不科学的那些人,其实想说的是中医不是实验科学,但科学并非只有实验科学一个门类。他们把概念搞混了,逻辑搞乱了,所以结论错。 中医确实基本上不属于实验科学,而是属于系统科学。要问的应该是:系统科学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学可供研究中医之用,中医还是现代化不起来。 中医出路究竟何在? 按“废止中医”者开出的药方,就是把中医从目前在中国所居有的、与西医平列的主流医学地位上拉下来。节约资金,不研究,不办学,连中医院也关掉。 在英国的中医师,政府规定不准用西药,碰上难治之症或者明知与西药合用效果更快更好,也得单用中药。这就逼上梁山,能出优秀中医。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动辄用西医办法给人看病,对中医没信心,甚至加入反中医行列,这只能说是中医教育的失败。 目前,系统论的方法论在实际研究中尚无计可施,但也没人想过去进行研究。这需要有人像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那样,静下心来,冥思苦想去做研究才行。急功近利、完成指标式的任务型研究项目分配,恐怕达不到好的结果。中药复方研究就是个大课题,值得花大力气。 分析论或实验研究的方法不是完全不能用于中医研究。一是找准目标,花大钱去做。针麻的内啡肽原理,青蒿素都是有了目标,有了充分投入,才出的成果。二是现代化的、最新的仪器也要有人想到去用才行。例如MRI,就是美籍韩人先想到去观察针灸前后脑图像的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出了专著的。英国几所大学马上跟进做了新的研究。中国MRI仪器不是到处都有吗?怎么就没人想到,没人去研究呢? 中医在海外正在热乎起来,尤其是英国,政府已将之纳入立法过程之中。医药公司、大学和各种研究院所也都虎视眈眈,想从中医这儿吃一口肥肉。国人不要再不争气,自乱方寸,把国宝当垃圾扔掉。 我最近看到了中国科技部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在征求我们这些海外医学人士的意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才是有远见卓识的大计。停止争论,就地出发,同心同德为中医现代化而奋斗,这是我们海外中医最热切的期望。 对中医文化的感言 在这次废中医论者的言词中,有人说,“告别中医中药比破除迷信更容易”,把中医等传统文化称为旧文化,“下定决心用科学和哲学来改造我国传统文化”。这些论调中,至少有不少概念是搞错了,混淆了。 中医文化在技术层面上说是临床实用的技术文化:从理论层面上说是一种学术文化。它的科学性前面已作论述。尽管在历史上或现实中还夹杂着一些民俗甚至迷信的东西,但其科学内核及其本质的光辉是掩盖不住的。特别是它作为生态医学理论及系统科学的前驱性和前瞻性,是其他医学科学望尘莫及的。 为什么说中医文化是优质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