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人血白蛋白全线告急10日起价格上调》,反映省城各大医院人血白蛋白货源紧张的情况。昨日,记者从省城医疗机构获悉,其他血液制品,诸如人血丙种球蛋白等也非常紧缺,甚至连血浆偶尔都会出现紧张状况。省城几大医院药剂科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血液制品可以说是全线“告急”。
造成缺货的主要原因,包括需求量加大、血液制品管制以及“滥用药”等。各大医疗机构专家强调,正确认识血液制品作用,杜绝“滥用药”对缓解血液制品紧缺有重要意义。
现状
人血白蛋白是血制品药物中目前最紧缺的一种。据介绍,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以及肝硬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危重病症的治疗。由于该药无替代产品,又被称为“救命药”。
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许杜鹃介绍,以往该院每个月一般要发出4000至5000支5g/支的人血白蛋白,现在每个月只能发1000支左右的5g/支人血白蛋白。由于缺货,每个月进一次货的人血白蛋白只能确保急诊、ICU、住院病人中有明确使用指征的急危重症患者使用,病人或家属自己到医院门诊是开不到人血白蛋白的处方的。即使这样严格控制使用,到月底时,仍然会出现“供不上”的情况。
在安徽省立医院,记者同样被告知人血白蛋白非常紧张,住院患者要使用人血白蛋白时,须凭相关医学检查化验单,经过医院专家诊断确实需要用药才能拿到。
“除了人血白蛋白,其他一些血液制品也非常紧张。”安医附院药剂科主任许杜鹃告诉记者,有一种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人血丙种球蛋白,目前也很紧张;甚至医院最常用到的血浆,有时也会出现紧缺。
探因
血制品药物告急是全国普遍现象。据了解,目前我国实行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制度,保证了生物制品的质量,同时也延缓了上市周期。为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国家要求所有原料血浆在投产前均需放置90天,防止“窗口期”感染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播。
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专家孙自敏告诉记者,随着医学的进步、更多通过血液传染的疾病被发现,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血制品药物“面市”前的检测项目也在逐渐增加,检测周期拉长使得血制品从生产到投放市场的时间变长。
当补药用——货源更紧缺
采访中,省城一些医院专家均认为,除了国家规范采浆、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管理,“滥用药”是造成血液制品紧缺的重要原因。
比如不少病人及家属认为的人血白蛋白是一种可以补充营养的“补药”、“营养药”,主动找医生开此药处方。今年高考前,甚至出现家长为给孩子“增加营养”四处托人寻购白蛋白的情况。还有一些出血病人,医生已诊断不需要输血浆,但病人自己或家属要求输血治疗。
提醒
滥用血液制品可能反受其害
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专家孙自敏认为,“人血白蛋白的作用被夸大了,滥用白蛋白的现象屡有发生。”事实上,人血白蛋白只是从人的静脉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于肝硬化、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病人有“救命”作用。据悉,国内有专家做过针对7000名患者的研究,结果证实白蛋白在临床的作用十分有限。专家发现低蛋白血症患者使用白蛋白后,患者的死亡率更高;白蛋白用于外科手术、创伤等,用和不用没什么差别;用于腹水治疗也只得出中性结果。
医学专家提醒,任何血液制品都是有一定适应症的,滥用血液制品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在2003年年底,我国有一项统计数据,全国有62名血友病患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这些患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途径正是血友病人的“救命药”——血液制品“八因子”。
专家认为,由于医学发展的程度和检测手段有限,血液制品在安全度上尚有“未知数”,公众正确认识血液制品的真实作用,对缓解血液制品紧缺的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