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乳病诊断仪

产品功效
乳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占100人/10万人,我国为20人/10万人,沿海地区高达30-40人/10万人.
回顾乳腺疾病的诊断历史,手触式可为其初端,这种方法阳性率低。七十年代出现的X照相检查方法除同样存在阳性率低的问题外,副作用大是其致命缺陷。液晶式和热像仪是利用人体热量原理诊断乳腺疾病,因而受室温的影响,且不易保存,效果不能令医生满意。八十年代初推出的冷光源透照仪由于不能显示和记录图像等缺点,而不便于早期确诊断乳腺疾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红外乳腺诊断仪以其对人体无副作用,诊断率高的特点而倍受医务界欢迎。

第一节 红外乳腺诊断仪的成像原理
乳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占100人/10万人,我国为20人/10万人,沿海地区高达30-40人/10万人.
回顾乳腺疾病的诊断历史,手触式可为其初端,这种方法阳性率低。七十年代出现的X照相检查方法除同样存在阳性率低的问题外,副作用大是其致命缺陷。液晶式和热像仪是利用人体热量原理诊断乳腺疾病,因而受室温的影响,且不易保存,效果不能令医生满意。八十年代初推出的冷光源透照仪由于不能显示和记录图像等缺点,而不便于早期确诊断乳腺疾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红外乳腺诊断仪以其对人体无副作用,诊断率高的特点而倍受医务界欢迎。
红外乳腺诊断仪是用红外光透照乳腺组织时,被血红蛋白吸收的多少而在图象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血管影变化的原理检测良恶性肿瘤。红外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了解红外光的特性,我们现从电磁波讲起。
一、 人体与红外线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人体辐射的峰值波长在9.5微米左右,在人体辐射的总能量中小于5微米的占10%,5 – 9射米的占38%,大于16微米的占4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姚鼎山先生在《远红外理疗》一文中指出:"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波长范围为3 – 50微米,其中8 – 14微米的辐射占人体辐射能量的46%,所以人体皮肤恰好是远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体"。近几年来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频谱治疗仪,其实质即是红外线治疗仪。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红外线进行人体乳腺疾病诊断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 红外乳腺诊断仪的成像特点
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光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用红外光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视扫描,经红外摄影取像,将经过计算机处理的组织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众所周知,血红蛋白对红外光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乳腺癌的病人,患乳尤其是肿块附近血运丰富,血管增多、增粗,这在手述中可看到的,也是医学界都承认的事实,红外乳腺诊断仪也正是得用这一特点,产生较好的图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颇有价值。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更具有特殊意义。
红外扫描检查乳腺疾病,具有无辐射、无创伤并可多次重复检查的特点,加上检查过程简单直观,能立即作出诊断,它适用于诊断各种乳腺疾病,尤其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独具慧眼,不失为当前一种较好的物理诊断方法。
第一章 红外乳腺诊断仪简介
第一节 红外乳腺诊断仪的成像原理
乳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占100人/10万人,我国为20人/10万人,沿海地区高达30-40人/10万人。
回顾乳腺疾病的诊断历史,手触式可为其初端,这种方法阳性率低。七十年代出现的X照相检查方法除同样存在阳性率低的问题外,副作用大是其致命缺陷。液晶式和热像仪是利用人体热量原理诊断乳腺疾病,因而受室温的影响,且不易保存,效果不能令医生满意。八十年代初推出的冷光源透照仪由于不能显示和记录图像等缺点,而不便于早期确诊断乳腺疾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红外乳腺诊断仪以其对人体无副作用,诊断率高的特点而倍受医务界欢迎。
红外乳腺诊断仪是用红外光透照乳腺组织时,被血红蛋白吸收的多少而在图象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血管影变化的原理检测良恶性肿瘤。红外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了解红外光的特性,我们现从电磁波讲起。
一、 人体与红外线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人体辐射的峰值波长在9.5微米左右,在人体辐射的总能量中小于5微米的占10%,5 – 9射米的占38%,大于16微米的占4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姚鼎山先生在《远红外理疗》一文中指出:“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波长范围为3 – 50微米,其中8 – 14微米的辐射占人体辐射能量的46%,所以人体皮肤恰好是远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体”。近几年来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频谱治疗仪,其实质即是红外线治疗仪。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红外线进行人体乳腺疾病诊断仪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 红外乳腺诊断仪的成像特点
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光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用红外光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视扫描,经红外摄影取像,将经过计算机处理的组织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众所周知,血红蛋白对红外光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乳腺癌的病人,患乳尤其是肿块附近血运丰富,血管增多、增粗,这在手述中可看到的,也是医学界都承认的事实,红外乳腺诊断仪也正是得用这一特点,产生较好的图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颇有价值。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更具有特殊意义。
红外扫描检查乳腺疾病,具有无辐射、无创伤并可多次重复检查的特点,加上检查过程简单直观,能立即作出诊断,它适用于诊断各种乳腺疾病,尤其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独具慧眼,不失为当前一种较好的物理诊断方法。
哺乳期的积乳囊肿体征比较典型。根据年龄、哺乳史、体征等综合分析,诊断常易肯定。但直径2 – 3cm的囊肿,当囊内容物变得稠厚时,囊肿可以消失其原有的弹性感而变得稍坚实,常与纤维腺瘤相混淆。纤维腺瘤发病年龄较早,硬度较大,指压下常有滑脱现象,有的患者在妊娠前就有肿块的病史。
当囊壁周围曾有慢性炎症时,或囊壁已发生钙化,肿物变得更坚实,体征就不很典型,须与乳腺癌尤其是早中期乳癌相鉴别。一般来说,乳腺癌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完整,边界不清,质地也更为坚硬,而囊肿患者年龄较轻,肿块边界清楚,肿块虽大但与皮肤、胸肌无粘连,无腋淋巴结肿大。
非哺乳期形成的积乳囊肿,有时呈多发性,常与囊性增生病很相似。但前者质地较软,无疼痛,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形状与腺叶分布有关,后者有乳腺疼痛,痛点不定,肿物质地较韧。
囊肿穿刺吸出乳汁即可确定诊断。当囊肿内容物稠厚时则不易抽出。超声波检查对积乳囊肿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当囊肿小于0.5cm或稠厚时,超声波及穿刺无法探到液体,可行乳腺X线摄片及红外透照扫描。积乳囊肿的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阴影,有时可见砂粒样改变,应与乳癌相鉴别。而红外光透照有其较典型的图像。
三、 红外光透照
积乳囊肿在红外光透照上有其较典型的图像特征,对鉴别诊断有肯定帮助。由于囊肿形成后其内容物早期为淤积的乳汁,而后期多为乳酪样物,因此,吸光度较强,透照下的图像为与触诊大小相似的光滑的黑色吸光团形,甚至较乳癌的阴影还深,灰阶度与乳头相似,无血管中断、扭曲、迂回等现象。囊肿的位置多在靠近乳腺边缘,推动肿块,乳腺浅血管不随其明显移动。后期积乳囊肿或曾患有乳腺炎者,囊壁可发生砂粒样钙化而形成硬性肿块,在临床触诊及X线摄片上均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或腺纤维瘤。而与红外透照图形上对比有较明显的鉴别:腺纤维瘤为淡灰度的阴影不显影。灰度约为1级,而积乳囊肿达3 - 4级;乳腺癌有较明显的血管改变,肿块周围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因此,积乳囊肿经红外透照检查不失为一鉴别诊断的有力依据。作者曾对5000例乳腺肿块做红外光透照分析,积乳囊肿的诊断率为100%,无一误诊。
四、 治疗
一经诊断成立后,可先行穿刺,应用粗针将囊内乳汁一次性抽尽,如多次抽吸后又充满囊液或囊壁已钙化,或不能抽吸的干性积乳囊肿,可行手术切除,一般仅行囊肿单。
对哺乳期的积乳囊肿可先抽吸乳汁,原则不手术,待完全回奶后,囊壁较坚实时再手术效果较好。本病未有癌变报导。
第二节 乳腺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是来源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本病在乳房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癌。
一、 病因和病理
乳房的腺纤维瘤大多发生在青年妇女,以20 – 25岁年龄组为最高,因而可以想到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所致。
在乳腺发育过程中,乳腺小叶是在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作为小叶支架的纤维组织在此期间增长最快。当纤维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的含量发生异常时,细胞雌激素的的敏感性则异常高。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纤维细胞产生过度增生成为肿瘤。由于雌激素是纤维腺瘤的刺激因子,所以,纤维腺瘤发生在卵巢功能期,极少发生在月经初潮前及绝经后,因而,纤维腺瘤最多见于女青年。
在妊娠早期,乳腺为哺乳作准备而再一次处于增生时期时,纤维腺瘤可能略有增大,但在切片上见腺纤维瘤中的上皮组织周围正常乳腺上皮组织无明显差异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纤维细胞的受体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纤维组织不再增生,纤维腺瘤的发病率则明显下降。
纤维腺瘤呈膨胀性生长,瘤体常略呈球形,压迫周围正常组织、邻近组织后发生纤维变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似乎具有包膜而其实无真正的包囊。
纤维腺瘤在镜下可以看到含有两种组织:明显增生的纤维细胞和不典型增生的小叶内腺上皮细胞。纤维腺瘤按组织形态分为管内型、管外型及混合型三种。
1、 管内型:腺上皮下的纤维组织增生,渐向乳管内突出,挤压乳管,最终瘤化。但弹力纤维无影响,间质常有粘液性变。
2、 管外型:弹力纤维层处的纤维腺癌在乳管周围增生,并包转乳管,但不突入管内。
3、 混合型:即管内型和管处型两种病理现象共存者。
纤维腺瘤的切面微隆起,这是因为肿瘤外面的包膜切断后有收缩现象,故肿瘤的切面略高出平面;切面呈鱼肉色,其上皮成分较多者,则是棕红色。由于间质中含有粘液,在强光照耀下,切面常略有闪光,切面上肉眼看到纤维素成弧状或螺旋状排列的条纹,还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为挤扁的管腔。
纤维腺瘤偶尔可以恶变,但恶变的大多是结缔组织,特别是多次不完全切除后复发的腺纤维瘤,恶变为纤维肉瘤的可能较大。
二、 临床表现
纤维腺瘤以青年妇女为最多见,最高发病年龄是20 – 25岁,其次为15 – 20岁。一般无明显症状,无疼痛和触痛,故肿瘤的发现常属偶然,大多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触摸到,或在普查中发现,一般也无异常的乳头溢液。
纤维腺瘤以单发为多,多发者约占15%。大多位于小叶密集的乳腺缘区,呈圆
【规格】40*20*10

·有长期合作决心;
·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信心;
·完善的销售网络;
·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
【虎网温馨提示】:为了提高您的个人信誉度,请与厂家联系时说明:您是从虎网获取的产品信息。
[虎网小秘书友情提示]代理商会员注册即享受:
1、免费直接查看所有厂家的联系方式 2、避免无关电话的骚扰(30秒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