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保健品销售陷阱多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保健品销售陷阱多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中国虎网 2008/2/23 0:00:00 来源: 未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正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保健用品消费也成为众多消费者养身保健的热衷选择。与此同时,漫天飞扬的保健用品广告和宣传品将其功效描绘的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诸如对产品冠之“超级”、“特效”等自封词,对专家的评审意见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等。这些过度、夸大和不实宣传让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经不住“推销人员”花言巧语的诱惑,一不小心就被商家忽悠了。据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工商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统计,近年来保健用品的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仅去年一年就有十余起。尤其以老年人上当居多。 保健品销售“陷阱”多 老年人“中套”频发生 陷阱一:高科技为幌,引诱购买 08年1月30日,消费者吴老太来到工商12315投诉,称其于去年11月28日在镇海骆驼某百货商店不惜花费22660元购买了一张磁疗床。根据宣传书上介绍,该床由日本某集团研发,引进最新的医学、科学,结合人体工程学、生命学,能在睡眠的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并增进健康。与此同时,店主也对该产品极尽溢美之词,声称此床具有神奇功能,能治疗高血压、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由于消费者一直备受颈椎病的困扰,尽管价格昂贵,面对商家的竭力推荐,吴老太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了此产品。价值上万元的磁疗床真的有商家所说这么神奇吗?使用后不久,吴老太不但没有改善疾病,反而产生严重的心悸、心慌和胸闷等身体不适反应。吴老太与店主多次进行交涉,店方却告知她心悸胸闷属正常现象,而事先商家并没有告知她。因要求退货未果,平时省吃俭用的吴老太眼看着这笔巨款被商家骗走,同时身体和心理又受到了伤害,回到家中痛哭了一个晚上。后在子女的帮助下,向12315求助。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店方终于同意退货,吴老太挽回经济损失22660。 分析:经营者常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用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用品存在的副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尤其老人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买下这些昂贵的“灵丹妙药”或“神奇仪器”。 陷阱二:亲情式关怀,实为推销 07年11月,年过半百的樊某来到工商12315投诉,称其于上半年在某保健品公司购买了10多盒“金芯宝”保健品,因食用后效果甚微,要求退货未果。而事前推销员王某曾多次来到樊某家中,与退休在家的老人亲切聊天,交谈中得知老人身体不好,免疫能力差,便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保健品宣传其神奇的滋养功效。并告诉老人公司最近正进行让利酬宾活动,不仅价格实惠,还有大礼包相送。临走时免费赠送给樊某2盒试用。后推销员又多次来到樊某家中。在他的“亲情式”推销攻势之下,最后樊某经不住促销员的软磨硬泡,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购买了10多盒。但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际效果与宣传的相差甚远。由于吃不了那么多,消费者欲将剩下的6盒退回该公司,折合人民币共1600元。但对方以“近期公司资金无法周转”为由推脱,樊某多次催促无效,故向12315求助。后虽经工作人员调解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0元,但苦了樊某为退货奔波了半年,最后无奈以投诉告终并惹了一肚子气。 分析:商家通常抓住老年人渴望亲情式关怀的心理,设下“感情陷阱”。商家通过上门推销,亲热地和他们交谈,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在交谈中,记下老人的电话与家庭住址,隔三岔五地向老人问好,有的还免费赠送产品。在人情味十足的问候中,老年消费者会逐步放松警惕,在推销人员的软磨硬泡下,购买那些功效不得而知的产品。 陷阱三:“医生义诊”为名,欺骗消费 今年年初,林女士向工商12315反映,称近期在其居住的小区内有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义诊”咨询活动。医生免费为居民提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症等常规检查。刚巧那几天林女士感到有头晕、胸闷等不适,“义诊”活动的开展让林女士免去跑医院的麻烦,本以为图了方便省了钱,却被医生查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而接下来免费“义诊”变成了一场药品推介会,林女士面对眼前这些资深“医师”稀里糊涂就买下了他们的产品。后来经熟人提醒,才一语惊醒梦中人。按照产品上的电话和地址欲与商家交涉,商家却早已人去楼空。 分析:一些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以及人群聚集的晨练场所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检查,煞有介事地告诉消费者患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或开设“免费健康咨询热线”,守株待兔,在“热情”答疑释惑下,花言巧语地推荐其保健品。 陷阱四:“专家讲座”是假,卖药才真 去年,张某拿着几十盒某保健品公司生产的“益脑片”前来投诉,称他与许多老人一起于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某协会组织的健康专家讲座。在酒店的会议室,几位自称是医学院的专家给老人们讲了三个钟头的讲座,随后就是免费健康咨询,最后几个自称医学院学生的年轻人向他们推销新研制的保健品。张某服用后不但没有改善疾病,反而加重了症状。因当时没有向他们索要相关凭证票据,因此有关部门也没法替他们讨回公道。 分析:这种销售手段,往往采用在社区、广场、酒店等大型场合通过开设健康知识专家讲座、发送刊物、宣传手册等来宣传、销售产品,甚至假冒患者名义宣传疗效如何神奇,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健康讲座的主讲人都被冠以“专家”、“教授”、“某主任”、“某医学大奖获得者”等头衔,同时为增强信任感,扩大影响范围,许多讲座都安排了“托儿”充当听众或受益者。此外,雇托诱骗和馈赠诱惑也是保健用品销售的常用骗术。比如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亲戚、朋友、同事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或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赠礼品或设抽奖,用抽奖和礼品诱惑一些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消费提醒:保健品购买需谨慎,理性消费是关键 针对当前保健用品市场鱼龙混杂、商家频频设下陷阱的现状,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食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需要购买的是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不要轻信保健用品广告或销售者宣传时所说的治愈各种病症及疗效的承诺,特别是声称能治愈疑难杂症的功能,不要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用来治疗疾病。 二、选购保健食品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如果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请医生检查,对症下药。或向正规医院的医生进行咨询,自身是否适用此类保健产品,以免病疾乱投医,贻误病情。 三、要到信得过的商场、超市或专售健身、保健品商店购买,并仔细查看产品是否有药监、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权威检测检验证书,切勿贪图价廉随意购买,对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 四、要认清包装盒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仔细察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标注齐备,应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注意产品的禁忌。 五、购买保健品时勿忘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并妥善保存,以便事后维权。 六、仔细核对发票上记载的商品名称、数量、单价、总价与实际是否相符,所盖公章字样与经营者名称是否一致。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