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1/20 0:00:00 来源:
未知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下称“自贸区”)正式迈入零关税时代。按照此前制定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对东盟93%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政策,涉及产品数量多达7000多个。
据了解,中国对东盟市场的医药产品出口近年持续上升,此番正式迈入零关税时代,东盟医药市场能否进一步释放?专家表示,前景有待观察。
贸易额降幅低于主要贸易伙伴
据统计,
2009年1~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为1870.5亿美元;受金融海啸影响,贸易额虽然同比下降13.
2%,但降幅明显小于同期与欧、美、日三大贸易伙伴的降幅。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医药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下称“医保商会”)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的外贸年均增幅高达
27%,双边进出口总额约占中国在亚洲地区医药贸易总额的1
/5。
2009年1~11月,中国东盟双边医药贸易总额为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我国自东盟进口医药产品总额为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9.6%;出口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双边贸易逆差为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1%。
据了解,目前列入零关税清单的产品依然以农产品
、工业制成品为主。医药产品,如少数原
药材以及部分西药原料也在部分东盟国家的零关税产品行列。
“双边贸易安排比较务实,而且东盟本身是个大市场,对医药出口行业总体而言是件好事。”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如是表示。
中药期待东盟各国管制松绑
中药类一直是我国对东盟出口的重点产品。医保商会的数据显示,虽然对其中药出口额仅为2.2亿美元,但占到中药类产品全球出口额的17%。《医药经济报》记者获悉,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中药产品仍然是传统的四大类——中药材饮片
、植物提取物
、中成药
、保健品。
“东盟自贸区启动总体来说是件好事。”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罗扬对记者表示,但具体到中药领域,目前只有部分商品列入零关税清单,主要为药材类
(不包括中药饮片)且被归入农产品项下。
罗扬介绍,目前中国中药出口以边贸形式为主,主方向仍然是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其表示
,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国家加入东盟
,共同做大自贸区经济。
与贸易关税制度相对应
,随着自贸区的正式启动
,中医药在东盟国家通行的政策环境再度为人关注。
据悉
,目前中药出口东盟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的注册。由于药政管理的不同,造成产品出口东盟国家无法按照正常
药品进行注册和宣传疗效。在菲律宾也曾出现过对中药不理解的事件。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对中药的准入管理仍过于严格,要求采用西医西药的方法来衡量中药的质量。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都面临非常严格的检验标准,有些还要进行临床和非临床的药物实验,使得我国
医药企业增加了很多成本。”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策划部副部长倪依东曾如此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新加坡对中药有明确的立法认可中药以药品形式进口外,东盟大多数国家均未将
中医药纳入其国家医保体系,部分国家仅允许中医行医。
“我们寄希望通过贸易加大来提高中医文化、中药理论在东盟国家的认知度,最终为中医药在东盟国家争取合法地位。”罗扬表示。
对西药出口刺激效应待观察
记者获悉,作为中国出口东盟的重点医药产品,2009年,西药原料一项就占出口总额的54.6%。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国向东盟出口的生化药快速增长,涨幅达到了49.9%。医保商会商品分会秘书长乔海利对记者表示,生化药的涨幅明显与2008年肝素钠风波之后其出口销售在2009年恢复释放有关。
但考虑到药品准入具有特殊性,自贸区政策对当下西药出口的刺激究竟多大,业界对此普遍看法保守。
“东盟自贸区启动对西药出口这块的实际影响现在还不好预测。”乔海利表示,关税水平降低肯定是好事,但实际而来的贸易需求究竟有多大,影响依然需要透过数据变化去捕捉。
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在缅甸开设了合资药厂,并在越南拥有技术合作项目。该公司某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东盟国家市场很大,但影响目前还看不出来,预计随着零关税力度的不断扩大,未来几年内影响会逐渐释放。”
事实上,由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实行贸易免征关税的优惠政策,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可以与东盟企业在贸易、技术研发、投资设厂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据了解,在与中国签订了自贸区协议外,东盟还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新西兰签订了自贸协定。这意味着,利用东盟已经与日本、韩国等国签订的自贸区协定,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生产的产品还将可享受东盟与这些国家的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从而销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记者 张玲娜)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