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2/3 0:00:00 来源:
未知
对人参的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对人参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
一、 人参概述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主产区为吉林、辽宁、黑龙江。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普通参生长6年采收,边条参生长8或9年采收,石柱参生长15年以上采收。采收以9月上、中旬为宜。红参约占70%,白参约占30%。2009年全国产人参约为4000吨,总产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
人参是我国常用的滋补类名贵中药材,是最常用的40种大宗药材之一,年需求量巨大。其中多数加工成红参进行销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红参的销量逐年明显大幅提高,它除了作为临床配方及作为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原料外,近年被更多地开发出新的用途,如保健品、化妆品等。
红参的生长比较缓慢,生长周期较长,不能进行连作,需要用新开垦的山林地带,要注意提高种参地的利用,保证参后还林,扩大林下和平地田栽参,减少伐耕面积,保护生态平衡。所以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性要求很高,面对日益增强的市场需求,即要保持稳定的生产,又要防止盲目扩大发展种植,以保护长期的市场稳定供应。
人参的历史价格解析
从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参的种植面积曾一度盲目扩大,造成了商品的大量积压,使红参在95年以前持续了多年的“滥市”价。市场最低时价仅20多元,使得参农的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残酷的现实曾使参农失去了对未来市场的希望,生产大幅减少。在94年底,红参才开始明显回升,进入了95年以后,市场行情更是不停地步步上扬,达到了100元以上,进入了一个高价期。 站在历史的角度回头看:值得高兴的是,由于参农经历过残痛教训后,及时总结了历史的教训,面对转好的市场行情,并没有再次盲目扩大生产。使得98年以后的多年中,红参的市场行情一直在平稳的延续,目前的市场价格对于产地参农来说,虽无很大的利润,却是稳定的收入。建议面对需求的稳定增长,可适当提高生产规模,并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以保证稳步、健康的市场供给。人参的价格近年有一定的上涨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中药材的出口份额,药材中的药食两用品种首当其冲,出口量减少,其中人参为“重灾区”。人参出口受阻后,相当一部分人参转为内销,于是在国内市场无特殊需求的情况下,直接冲击了人参市场,而市场无力支撑打压,致使价格明显回落。 国际市场人参出口标准不断提高,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拒绝入关,退货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出口数量有所下降。
2009年人参产销态势已日趋明朗:2008年产新后的社会总量约为4000—5000吨左右 ,按市场需求的4000吨计算,尚有1000吨剩余量,如果加上2009年10月的产新量按保守估算在4000吨(不含参农延期采挖量),2009年的社会总量仍在5000吨以上,而市场需求将在上年4000吨的基数上下降1000吨,为3000吨(估算),市场将供大于求2000吨左右。此外,外贸出口难度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重,外商订单减少,意向性订货者明显下降,总体走势不容乐观。
人参(红参小抄)的价格从1990年7月的29元一直以波动的方式一直上升到1996年末的120元以上右,然后大趋势下跌逐渐波动,最近(2010年初)又有上涨趋势。近期价格线、短线和长线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近期从动向线动量线指标在0轴上方呈上升趋势,反映市场信心,价格走势看好。
三、人参价格趋势预测及发展方向
从国家政策大局和全球经济复苏和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红参的“萝卜价格”将得到改变,未来几年的行情将逐渐向好的趋势发展。产地抓质量,市场竞销售,政府做后台,期望中国红参王者风范早日归来。此外,目前产区之一的黑龙江的人参由于干旱减产,加之今年国家对种参的林地进行严格审批,限量开发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人参的种植面积减少。普通参生长为6年采收。目前,红参在吉林某些产地被采挖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栽种后的第4、5年和第6年(分别约占总10%、50%和30%)。由于较低的市场价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参农种植热情下降,国家对用地的规范(如长白山),库存消耗变小,结合长线、短线、动量线、动向线等技术指标,人参的价格将逐步攀升,在未来的几年中人参会走到一个新的历史价格(价格上涨是人参未来价格的主要趋势)。同时我们也看到, 人参在某些产区存在未到6年就采收的状况,为了行业未来的规范,保证中药材的药性和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这样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