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0/3/25 0:00:00 来源:
未知
近年来出口贸易摩擦不断的一次性注射器行业,有望迎来新的产业升级。
中国
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下称“医保商会”)日前在厦门召开了商务部《一次性注射器出口质量控制指南》
(下称《指南》)项目验收会。《医药经济报》记者从医保商会
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处获悉,这是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和医保商会首次就一次性注射器出口制定相关质控指南。
目前,该指南已经通过专家组验收,排版、印刷之后将于
2010年春季广交会上正式发布。
出口递增下的隐忧
作为全球一次性注射器的出口大国
,一次性注射器出口在国内医保总体出口中占据不小的比重
,且近年增长势头明显。
本报记者从医保商会了解到
,2009年全年
,一次性注射器的出口额为近
2.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57%;今年1月份,其出口额达到
2500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1.67%。
2009年1~8月,医保行业出口整体下滑3.85个百分点,但一次性耗材类商品出口增幅高于医保总体出口增幅9.03个百分点,其中,注射器出口增幅最为突出,同比达到23.38%。蔡天智表示,耗材属于刚性需求,国内产品质优价廉,其出口每年都在增加,加之近期疫苗用量增大等因素,一次性注射器出口未来的增长可以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量连年增长的同时,一次性注射器近年来也开始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2008年6月,新兴出口市场巴西对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发起发倾销调查,乌克兰紧随其后,俄罗斯也跃跃欲试,拟提保障措施调查。2009年9月,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贸易保护局
(CAMEX)作出终裁,对来自中国的一次性注射器多个规格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重挫对巴西出口的中国一次性注射器生产
企业。同月,阿根廷又对外宣布,将与巴西联动对中国展开反倾销调查。
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许培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之外,反倾销调查与国内企业无序竞价
、低水平竞争
、导致质量方面存在潜在风险也有关。
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580家到2008年的695家,3年增加了115家,多为中小企业,增长率达到了19.8%。大量小企业的存在导致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情况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的一次性注射器虽然出口数量庞大,但在全球注射器产业中属低端产品。出口企业中除了伟创力实业
(深圳公司)和诺和诺德
(中国)公司出口的产品基本属于高端产品,产品均价在18~19美元外,其余大多数公司出口的产品均价都在2~3美分左右。由于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产品价格低廉,既容易打开市场,也容易引发低价竞争。
“在中国由制造转创造的过程中,类似的贸易摩擦肯定会越来越多。”蔡天智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积极应对是最好的方法。
强化出口质控
随着商务部对医药管理职能的增设,其对一次性注射器出口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商务部今年开展的医药行业产业预害预警项目中,注射器位列医药行业32种重点监测的外贸商品之中。
以“出口质量控制”为主线,医保商会副会长倪如林在《一次性注射器出口质量控制指南》项目验收会上强调,编撰《指南》的目的正是为了掌握出口市场准入
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出口质量管理水平,扩大一次性注射器产品的出口。
“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从国内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张洪辉表示,这是商务部组织起草《指南》的初衷。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张洪辉还是本次《指南》的起草人之一。本报记者从其处了解到,作为一次性注射器出口质量控制方面的工具书,《指南》一共六章,第一章为概述,第二章介绍了我国现行一次性注射器的法规和标准,第三章分析了国际市场一次性注射器差异化现状,第五章对一次性注射器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六章收录了一次性注射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有关国际公约和协定。
“指南对包括灭菌控制在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关键制造工艺给予非常详尽的指导。”张洪辉表示,除了为相关生产企业提供紧贴国际标准
、可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指导外,《指南》的发布或将填补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出口在质量管控上的空隙,为海关等外贸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管理依据。
另一方面,也有专家提出,由于《指南》并不具备强制性,其如何真正参与产品出口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并有效改变目前参差不齐的出口格局,诸多落地问题依然有待解释。(记者 张玲娜)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