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作为“浙八味”的主产地之一,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81720亩,较去年增加 0.93%,但总产量减少约20%。磐安县农业局中药材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周小龙说:“低温冻害是主要原因,今年3月10日的低温,直接导致产量锐减,如浙贝母,种植面积增加8.6%,但减产约30%。”
游资炒作,很多老板囤了上百吨药材
除了天灾影响产量,
医院的中医师和经销商都提到游资炒作。
太和堂采购经理俞文跃说:“市面上中药材减产,物以稀为贵,有些药农开始惜售,收购商开始囤货,供应量少了价格就起来了。”
俞文跃说,太子参从年初50-60元/公斤上涨至300元/公斤,商家的炒作影响很大。
何伟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亳州等市场里到处都是私人老板,投入几百万元的炒作很普遍,许多资金都上三四亿元,个人囤货也很常见,很多囤了上百吨中药。”
何伟分析游资炒作中药的原因,因为炒药的风险相对较小,药材是生病必吃的,没有选择,不像农产品(20.56,-0.64,-3.02%),白菜贵了可以选包菜。
>>影响
有病人改买西药,医生酌情调整药方
何伟担心炒中药材带来隐患,“中药材的质量肯定会下降。”他表示,药材一天一个价,大家都在哄抢,就不会货比三家,卖家也就不管质量了。药材的边角料不剔除就拿出来卖,甚至还冲进粉末里。
最近冷热变化大,很多人都感冒了,去医院看病的人比较多,很多病人看到中药材这么贵都吓了一跳。
因为中药价格上涨,有些对价格敏感的市民选择买西药,或者开了方子去相对便宜的药房买药材。
金华市中医院中药房的吴主任说:“从7月份开始,买中药材的病人就开始减少,近几个月越来越明显,病人流失大概在10%左右。”
在九德堂坐堂的洪医生从事中医近三十年,最近他也常遇上这样的事:病人拿着药方出去后又折回,问他“是不是搞错价格了,怎么比上周贵出十几元?”
在开药方时,洪医生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情况,也有所调整。“只能减少药剂,从每帖15-20克减到10克;或者用其他有同等功效但价格更便宜的药材代替。”洪医生说,有时病人也会自己要求减少帖数。
冬令进补,中药材的价格还要涨
虽然中药材的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但是经销商们认为,中药材的价格还要涨。
很多经销商和中医都认为,随着秋冬时节的到来,煲汤进补的市民将增多,随着需求增加,药材的价格还会上涨。
俞文跃表示,供需矛盾导致中药材价格还可能再涨。“药材因为天气原因减产了,而现在市民生活条件好了,进补、调理等需求变多, 这样就产生供需矛盾了。”
何伟也认为,接下来价格还要涨。比如磐安是白术的主产地,今年连遭大雨,白术11月收获后,价格肯定高。(见习记者 黄娜 特约记者 高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