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健康家园 > 江西唱响绿色崛起

江西唱响绿色崛起

中国虎网 2010/12/7 0:00:00 来源: 未知
在外地人眼中,“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数据为证:江西全省五条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常年保持在80%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0.5%,居全国第二位;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行走在江西的山山水水,许多人感叹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在江西人眼中,“赶超”是自身最大的责任。江西至今还有21个县没有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仍有132.5万。江西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江西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都不到3%,有的甚至不到1%。穿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不甘落后、进位赶超的氛围扑面而来。

  外地人感叹,“江西了不起,宁可受穷也要保住青山绿水。”

  江西人委屈,“受穷并非本意,我们其实也要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经济欠发达地位仍未根本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足仍是江西的主要矛盾。”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眼里,发展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是江西需要破解的最大难题。”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尽快扩大经济总量不行。但如果不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就可能破坏目前良好的生态,对不起江西人民,对不起子孙后代,即便GDP一时上去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大而不强,难以为继,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说。

  发展难题的破解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昂起绿色崛起的龙头

  9月29日,江西共青城。投资总额达136.5亿元的19个项目在这天同时开工,项目涵盖太阳能光伏、通讯、旅游教育和文化创意等低碳环保领域。这座面积30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万的小城,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八方客商。

  共青城的吸引力在哪里?原因不在“城”,而在“湖”。共青城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这个区域寄托着江西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鄱阳湖是江西的骄傲,骄傲来自她的辽阔,她的清澈。作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江西人民的“母亲湖”,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如果把江西的水系比作手掌,那么鄱阳湖就是掌心,江西的五大河流就如同5只手指,手指与掌心相连,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道道清水注入鄱阳湖,然后经调蓄注入长江,常年数量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5%,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

  骄傲还来自20多年坚持不懈的保护。遵循“治湖必治江、治江必治山、治山必治贫”这一生态修复和发展模式,江西省通过20余年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实施“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三大战役,穷山恶水换了新颜,森林覆盖率增长近1倍,水土流失面积下降近2/3,鄱阳湖湖体面积增加逾40%,直接带动50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

  但是,鄱阳湖也是江西的心结,长江水位的持续走低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及越冬候鸟数量减少,最大的淡水湖也在日益缩水,枯水期水面有时还不到50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的诱惑和冲动面前,鄱阳湖如何永保一湖清水正面临考验。

  如何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江西一直在思索,而这道难题在去年有了新答案。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列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生态”、“经济”,两个关键词决定了鄱阳湖的发展方向。

  “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解释说,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造福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苏荣说。

  为了保护好“一湖清水”,江西首先做起了“减法”。在鄱阳湖5181平方公里水体核心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任何开发建设;在“五河”源头保护区内不准开山采石采矿,不准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在全省范围内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做到“三个不搞”:坚决不搞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项目。

  与此同时,江西抓紧做好“加法”。围绕绿色崛起,调整产业结构,江西正着力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构筑具有竞争力的高新矿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着力培育壮大光伏新能源、绿色照明、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

  “抓好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抓住了江西发展的关键,昂起了江西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吴新雄说。

  按照规划,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GDP总量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十大新型工业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恢复湿地植被60万亩,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建设2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0个省级湿地公园,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保持3100平方公里,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38个……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的下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蓝图日渐清晰。

  城市名片的变迁 调结构,上水平,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

  2009年11月,位于赣中的江西新余市有了一个新的城市名片:“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是目前我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科技示范城。

  提到新余,不能不提新钢。新余因钢设市,钢铁是新余的名片。钢铁兴,则新余兴;钢铁衰,则新余衰。钢铁长期一枝独秀,让新余尝到过甜头,也吃到了苦头。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城市,支柱产业单一长期制约了新余的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余市委书记李安泽说,“靠消耗资源、靠损害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条路肯定走不下去,凭借单一的产品支撑也不可能持久,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寻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从2005年起,新余不断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赛维LDK落户新余,我国唯一一家从事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生产的专业厂家——力德风电选择了新余,拥有世界上回收利用各类低品质热能发电首创技术——“螺杆膨胀发电”专利技术的江西华电电力科技公司把产业基地建在了新余,锂材料、镍材料、石英陶瓷坩埚等新材料企业纷纷落户新余……新余正在由一枝独秀向百花争艳转变。除了“钢铁之城”,“新能源之城”、“新材料之城”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位于赣南的赣州,“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名片已蜚声海外。但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赣州的“一景”,无序开采不仅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而且潜伏着巨大的地质、生态危机。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依赖出口原矿发展,矿产资源丰富的赣州并没有真正富起来。“资源优势要想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以资源整顿为切入点,将单纯的矿业经济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加工工业推进。”赣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赣州需要擦亮老名片,也需要创建新名片。经过5年多的集中治理整顿,赣州市取缔、关停非法采矿点410多个,实施资源整合,建立起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如今,稀土、钨、氟化工、脐橙产业已经成为赣州的四大名片。

  全球第一块自动消眩功能的液晶汽车后视镜在这里产生、全国第一张可录类蓝光光盘在这里下线……这不是沿海发达地区,而是革命老区吉安。走进吉安市吉泰工业走廊,看到的不光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更是技术创新的种子在革命老区结出的累累硕果。随着一个个新兴产业的扎根,老区旧貌换了新颜。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是江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没有一批成长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就不可能有江西的崛起。”江西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魏民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江西确立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稀土和钨、文化及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40%。目前,这十大产业的300个重大项目正在实施,其中200个将在2012年前投产,到2015年,这十大产业的比重将提高到45%—60%,成为江西发展的新名片。

  绿色江西的升华 从青山绿水到“绿色GDP”、“绿色政绩观”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但是,在江西人自己看来,“绿色江西”并非完美。

  “江西的生态优势主要体现在山区,平原地区则缺林少绿。”江西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巡视员肖河说,“比如南昌县的森林覆盖率一度只有13%,上万亩农田范围内没有一棵树,连鸟都没法停!”

  为了补齐平原绿化这条“短腿”,从2008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在江西全面展开,城市、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4个方面的绿化成为主攻目标。两年来,全省共完成造林面积960万亩,超计划160万亩。其中山上造林481.6万亩,山下造林478.4万亩,综合成活率达85%以上。“植树造林氛围之浓、面积之大、投入之巨、效果之好,前所未有。”肖河说。

  对生态,江西人有着特殊的感情。“七通一平”是基本建设的基础工作,这在国内已成惯例。但在共青城,实行的却是“七通一不平”,在保证工业区有足够的水、电、通讯等供应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地貌,不再搞推山填土。“我们这样做,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九江市委常委、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党委书记李晓刚解释说。

  “我们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是选商选资。”九江市发改委副主任陈世勇说,对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是选商选资的重要标准。今年3月,一个投资超过10亿元的化工项目想落户九江的一个工业园区,然而,由于环评不过关,被断然拒绝。为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九江市提出,环境保护要与项目建设同步,不管什么项目,洽谈之时,环保同时跟进,严把项目准入关。凡是环保不合格、措施不到位的,环保部门将启动“一票否决”。仅此一项,九江市每年要在项目引进上失去20多亿元的投资。在环保先行的理念下,九江一批老企业相继“退城进园”,一批环保不合格的老企业被关停,一大批工业烟囱和工业废水排放管道被拆除,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根本好转,一度遭到污染的河沟湖泊重新变得清澈,一批批绿色企业在九江风生水起。“你越是有限制,人家觉得你那里规范、科学,有搞头;越是粗制滥造,捡到篮里都是菜,别人就越担心可持续性,越是不敢来。”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对此深有感触。

  保护生态需要抓源头。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侵蚀着河流湖泊,威胁着江西的青山绿水。2008年5月,江西启动了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大手笔需要大投入,85个需要建设的治污管网总投资高达72亿元,但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的污水处理专项资金只有6亿元,按照这个进度需要12年才能在全省所有县建起污水处理厂。钱从哪里来?江西在全国首创“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模式,融资60亿元,用两年时间建成了县市污水处理设施,一跃成为县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的省份。随后,江西又将目光锁定在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上,在5万个自然村、500个集镇农村建立农村垃圾无害化设置,计划3年内实现全省农村垃圾处理无害化。

  “白天种地,晚上演戏。”井冈山脚下,由600多名井冈山儿女激情演绎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每天都吸引着八方来客。以绿色山水留住人,以红色文化感染人,井冈山“靠山吃山”,将旅游做成井冈山经济的半壁江山。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说:“发展旅游我们绝不是竭泽而渔,山上发展旅游,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从另一个角度说,把生态保护好,做减法也是加法。”为了保护生态,井冈山在5年前就把行政中心迁到了山下,通过增加公益林的补助、发展农家乐等,增加农民收入,使每年林木资源砍伐从过去的10万立方米下降到今年的2万立方米。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江西是全国为数不多常年粮食外调的省份之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江西省把农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品种特色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江西省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步伐,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江西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六连增,粮食产量今年有望再次超过400亿斤;农民增收向家庭经营收入、政策性收入、劳务收入等多元化增收推进,全省农民收入突破5000元。

  今天,在赣鄱大地,“绿色江西”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绿色GDP”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追求,“绿色政绩观”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绿色生产观”正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民生投入的加码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的水平决定一个地区的地位,决定一个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苏荣说,赶超、崛起的最终目的,还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落脚点还是民生。

  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性难题”。2008年4月,江西省打响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仅仅两年时间,全省列入改革范围的507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一大批改制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前,我们最担心因改革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结果是不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上访,而且这方面的信访呈大幅下降趋势。”江西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我们始终把切实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多给可少给的,一定要多给;可给可不给的一定要给。始终做到厚待职工、善待职工而不算计职工。”经济补偿金一次发放到位,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接续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了拖欠多年的职工工资、社保费、医药费、抚恤费……一系列举措,让广大国企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江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江西省财政厅副厅长毛祖逊介绍,2007年,江西安排50亿元实施40项公共财政政策,2008年新增50亿元总额10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2009年新增安排50多亿元总量超过18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再增加安排72亿元总量达245亿元实施56项财政政策。

  10月21日,南昌县武阳镇郭上村村民李梨子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走出了南昌县人民医院的大门。3天前,在政府的帮助下,他顺利做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我76岁了,患白内障已经18年,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能再看东西了。”一路上,老人家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政府这么惦记我们这些老人家,真是恩德呀。”

  自2009年起,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一年多来,先后有20万名白内障患者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1.2万多例唇腭裂患者通过免费手术重现微笑。如今,“光明·微笑”工程已经建立了长效机制,新增患者将继续得到免费治疗。

  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今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再实施一项温暖人心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全省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试点工作,安排救治费用9000万元,今年约有450例白血病患儿和15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免费救治,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再稳步推进。

  在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偏低的江西,多项民生投入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江西不仅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全免,还根据社会反映强烈的大学“入学难”问题,向每位考取大学的贫困新生资助5000元,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全程无缝对接的助学资助体系。

  廉租住房、“新市民公寓”、“大学生公寓”、新进公务员公寓……走进赣州,各种保障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在这座城市出现。“房价居高不下,目前让每一个人都买得起房并不现实,但保证人人有房子住,让每一位市民活得有尊严,是政府应尽的责任。”赣州市市长王平说。目前,赣州已经在全省率先实现对中心城区人均住房13平方米以下、县城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应保尽保,今年将扩大到中心城区和县城人均住房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

  行走在赣鄱大地,记者感受的是江西谋发展、求发展的激情与活力。今天,“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已经成为江西发展的主旋律。江西的未来什么样?“生态优美、经济发达、城乡协调、人民富裕”,这是江西人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也是江西上下团结一心的行动。

  绿色崛起看江西,江西充满希望!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