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1/5 0:00:00 来源:
未知
去年起,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不少人觉得,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政府给政策、有投入,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按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应该有所缓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谈及个中原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几十年累积的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改变,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存在着一定难度。
在她看来,难度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并非有了投入,马上就有效果。必须建立起政府资金投入的激励机制,明确资金投入的目的、用途和各方的责任,引导公立医院有效使用资金、改变激励机制。如果公立医院目前的机制没有改变,仅增加投入不一定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是公立医院改革不是卫生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它不仅涉及到医疗保障、
药品供应等多个系统,也涉及到财政、卫生、药监等多个政府部门。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在相关改革不同步,或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步子迈得太快,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吴明表示。
三是公立
医院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模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探索。
作为一名业内专家,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出台前曾征求过吴明的意见。她指出,在处理政府和医院的关系上,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她分析说,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上,存在着多头办、多头管。公立医院管理职权分散在多个部门,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及合作,严重影响到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管理职责的行使上,政府、医院之间的责任和权力呈扭曲状态。
“按道理说,政府作为出资人,应该参与公立医院发展、资源配置和利润使用等重大决策以及对资产的监管。可目前看到的是,政府在对医院发展、资源配置和利润使用等重大决策以及资产监管等方面基本处于放任状态,但却对医院的经营频加干涉。”她认为,为了改变目前的状态,一是要建立各部门间有效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二是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和权力。
公立医院改革中另一个待解的难题是“医院自身改革动力”。
吴明对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对比,指出“二者的原因不同”。“当时部分国企面临经营不善,是不得不改。目前相当比例的公立医院并非日子过得不好,而且改革很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公立医院的经济利益。因而靠公立医院自身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动力不足。”吴明分析说。
她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全包,而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激励和推动公立医院主动改革,最终为老百姓提供满足改善
健康需要的适宜和优质的服务。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