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2/15 0:00:00 来源:
未知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普天之下再明晰不过的共识。但在卫生服务领域,儿童医疗正陷入尴尬苦境优质儿童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无数家庭心急如焚却无号可挂无医可求。此种局面,概因北京医疗资源失衡的积弊,也因
医院重医疗轻
保健的现实惯性,同时还有卫生部门监督乏力,医疗机构未尽公共之义。
本报今天推出"儿科有疾北京儿童医疗困局探因"专题报道之二,聚焦本市二级医院儿科发展令人沮丧的现实,揭示其背后深层次成因。
去年9月24日,市卫生局一纸令下,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今年年底前全部恢复儿科门诊和病房建设。
然而,近5个月的时间已过,距离"儿科令"颁布的见效期也越来越近,但各医院儿科的恢复多处于"未起步"状态。部分二级医院对此"一刀切"的新政存疑,尚未将其纳入医院的发展计划;而几家有意恢复儿科的医院则面临招不到儿科医生的窘境。
"似有还无"的儿科
2月1日,位于南三环东路附近的铁营医院仍不断有患者进进出出,人们想在过年前开点药,免得节日期间还往医院跑。
赵女士就是开药大军中的成员,在她看来,二级医院不过就是"配了医生的药房"。上午10点,她带着感冒数日的儿子来到医院,想再开点感冒冲剂。无意间,她看到专家出诊表的儿科一栏中,写有儿科专家、副主任医师黄建华的出诊信息,便欣喜地向挂号人员询问。
"该专家已经好久不出诊了",工作人员的答复使她刚燃起的"专家梦"转瞬间便宣告破灭,她只得像往常一样,别无选择地挂了马春霞医生的号自从赵女士一家搬到附近的横七条后,铁营医院的儿科就只有马春霞一
名医生。
穿过神经内科、肾内科诊室外的候诊人群,赵女士和儿子径直来到了儿科诊室,因前面无人候诊,儿子便成了第一个患者。与其他诊室外张贴的热闹的科室专家信息、技术力量介绍不同,儿科诊室不仅偏安一隅,而且诊室外也着实有些冷清,除了一张预防手足口的宣传海报外,再无其他讯息。
院方统计数据显示,每日来医院看病的患儿不过20多人次。
铁营医院只是二级医院儿科"似有还无"的一个缩影。市卫生局统计数字显示,二级医院的儿科门诊大多比较惨淡,即使在春节长假前的就诊淡季,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日均在4000和3000人次以上的门诊量相比,多数二级医院儿科的日门诊人次不足百人。
"儿科令"执行不畅
目前,在全市的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共有12家二级医院未设儿科,23家二级医院仅有儿科门诊而无儿科病房。铁营医院就是23家医院之一。
去年9月24日,市卫生局一纸令下,要求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未设置儿科的16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应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
但记者从多家二级医院了解到,但截至目前,各医院儿科的恢复多处于"未起步"状态。部分二级医院负责人甚至认为,市卫生局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有些不切实际"。
"零门诊",1月30日,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表中,包括鼓楼
中医院、隆福医院、羊坊店医院医院在内的多家二级医院,当日儿科门诊均为零人次。羊坊店医院院长沈明表示,因周边医疗资源丰富,包括世纪坛医院、儿童医院等儿科均较强势,因此导致羊坊店医院的儿科门诊量每日仅20人次上下。
"这种情况下,让所有二级医院都恢复儿科有意义么?"沈明反问。
"儿科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沈明认为,此次恢复儿科的新政,不具有可操作性。在他看来,"儿科令"一方面未考虑二级医院的发展定位和实际的接诊情况,而且二级医院的定位各不相同,"没进行可行性的调研,怎么知道儿科缺口有多大?"另一方面,恢复儿科需要人员编制、场地、资金作保证,但目前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尚未有相关措施出台进行政策支持,势必导致新政执行力不足。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