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政策法规 > 中国药品说明书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药品说明书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虎网 2011/3/2 0:00:00 来源: 未知

     已经行医50多年的高益民坐在不算宽敞的客厅里,戴上老花眼镜,手里紧紧攥着一叠药品说明书。作为中国第一、二、三届新药审评委员会的委员,老高喜欢收集各种药品说明书。一款冲剂说明书在“药理作用”一栏写着,“本品具有抑制ADP、胶原质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高益民举着这张纸,苦笑着反问,“这样的说明书哪个病人能看得懂呢?”

    当看到另外一张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那里印着“尚未明确”四个字时,这个79岁的老医生不由得愣了一下。“一直以来,药品说明书就是个大问题。”他说。

    药品说明书,这张在药盒里常常被忽视的薄纸片,本应是医生和病人的好帮手。但一位医生甚至严厉地指出,“如果用最严格的标准来看,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药品说明书都不合格。”

    处方药有大夫帮忙做判断,非处方药只能由病人自己判断,说明书写得清楚非常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不合格”相当直观。一个购买过不同品牌止咳糖浆的人发现,自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揣摩,口服15毫克“究竟是该喝上一大口,还是一小口”?

    另一个打算服用“石斛夜光丸”的病人也很难弄明白,说明书上标注的“每次服用6克”意味着几粒药丸。没办法,他只好倒出一整瓶药,数出药丸数190粒。根据药瓶上标明“每瓶装36克”,他又像个小学生做运算题那样,得出每克约为5.3粒,才知道这个“6克”约为32粒药丸。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本来可以避免。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发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文字表述应当“科学、规范、准确”。其中非处方药说明书还应当使用容易理解的文字表述,以便患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

    “处方药有大夫帮忙做判断,非处方药只能由病人自己判断,说明书写得清楚非常重要,这一点毫无疑问。”华星药品研究所负责人姜竹泉说。

    随着在药店选购非处方药的人越来越多,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非处方药市场已经达到约560亿元的规模。同一年,卫生部发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调查地区“未就诊比例为38.2%”,其中“70%的患者通过自行服药或药店购药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然而,原本应该成为人们帮手的药品说明书,有时候也会变为凶手。

    3年前,一个名叫朱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不久,他买了新房,成为江苏省宿迁市一名年轻的医生。但真正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一个夏天的夜里,这个24岁的年轻人从17楼的家里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家人试图寻找到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没想到,一张药品说明书暴露了隐约的真相。朱骁曾经长期服用一种治疗青春痘的药物。后来,家人从美国买回一款相同的药物,发现药盒里有长达46页的药品说明书。

    说明书上清楚地写道:“该药可引发抑郁、幻听、自杀。

一些服用该药的病人会产生自残或者想要结束生命的想法。一些人试图自杀,而且有些人的确自杀了。如果你或者你的家庭成员发现你有如下标症和抑郁或者幻听的症状,请立即停止服用该药,并且联系你的医生。停止服药后,如果你还存在以上症状,你依然需要进一步的心理治疗。”
    可在朱骁长期服用的中国药盒里,人们所能找到有关精神影响的内容只有6个字,“精神症状,抑郁”。

    已经没有人能说清,如果这个年轻人早些看到详细版本的说明书,是否就不会连续服药,或是在出现抑郁症状后去寻求医生帮助,也不至于走上另一条道路。

    无论如何,父母心中那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的药品且不说它的效果,就是说明书上跟实际产生的副作用不吻合的地方,就会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姜竹泉就发现了进口药与国产药说明书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个自称“中规中矩搞科研的人”,直到今天还记得,当时他在一家德国药厂发现了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说明书长达十几页,“详细到有很多大家都认为可以忽略的内容,甚至几十年前的一个病人,因为吃这种药而导致了一种怪病,也被认认真真地记录在册”。

    学者刘瑜生活在美国时,也曾经被电视中的药品广告吓了一跳。那些广告除了宣传药品功效外,都有长长一段话,交代这个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比如,一种解决关节炎痛苦的药品就可能引发“头晕、拉肚子、增加心脏病的概率”。她不由得想到,这样做广告,谁敢买啊?

    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本应是药品说明书的重要内容。可是在中国,这些内容有时模糊不清,有时张冠李戴,有时甚至以“尚不明确”一笔带过。

    “我不明白,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药是怎样上市的。”高益民气愤地说。

    这或许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关。一个药厂人员透露说,他曾经代理过一款进口药。起初说明书上写得非常详尽,甚至标明“可能导致癌症”,可是销量一直很差。后来,药厂把说明书上这些“可怕的东西”删掉,销量直线上升。

    “其实,对一个药物的毒副作用了解越清楚,说明这药越成熟可控。但中国人不信这个。”这个药厂人员不由得感叹。

    另一方面,地方药监局的一位官员指出,中国药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并不强。

    又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例子可以作为对比。世界知名的默克医药公司在1999年研制出了一种名为Vioxx的类风湿病止痛药。到了2003年,这种药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25亿美元。可是,人们渐渐发现,这种药使心脏病的发病率提高两倍,而默克公司在初期广告中没有做出任何声明。

    默克公司的苦日子来临了。2007年,一个普通的邮局工人与这家财力雄厚的公司对簿公堂,最终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赔偿。同一年冬天,默克公司宣布同意用48.5亿美元庭外和解Vioxx诉讼,以解决自己面临的27000起诉讼。

但在中国,这样“较真”的病人并不多。很多病人也没有将自己在用药后产生的异常状况与药品联系在一起。那位药监局的官员发现,“有的人发生了副作用,还不知道是吃药带来的问题。”

    一组惊人的数字出现在药品说明书的背后。今年年初,根据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志寅的研究,中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病人中,约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更高达20万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师沈南平曾忧心忡忡地向媒体表示,“现在的药品且不说它的效果,就是说明书上跟实际产生的副作用不吻合的地方,就会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医生甚至发现,药盒里的说明书已经简单到,“连护士在注射的时候,都不知道它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是什么”。

    中外药品说明书之间的差距,或许就是中外医药体系差距的缩影

    药品说明书上存在的问题早已被人发现。上世纪90年代,高益民参与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功能与主治”部分。这是一部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所有的药品说明书都要在药典的指导下完成。这位医生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这本法典上,“薄荷”被写成了“卜荷”。可在那时,“有错别字都不算错误”。

    经过了解,高益民得知,最初的《药典》都是由各地的老药工编写。“老药工就是采购、分类、物流、给药分等次的人。”高教授解释,“把四川买来的黄连,运到北京来卖,就是老药工干的事。”

    据老高说,最初的新药审评,归卫生部药政处管理,在药政处成立之前,处于无序混乱状态。《药典》直到第七版时,才真正引入专家意见。

    不仅如此,在中国10年前还没有不良反应的概念,20年前甚至还没有药监部门。高益民还记得,一次参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药品注册处处长的讲座,这名官员给出了令在场医生十分震惊的两个数字,“新药上市后要在3年内拿出3000个病例,药品说明书上要及时更新不良反应”。

    事实上,直到2001年我国才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已批准生产销售药品在使用中发现、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以“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减少药害事故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在这个体系中,医生收集病人的不良反应,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在FDA的药物网页上,“报告产品问题”被列在一个相当显著的位置,他们甚至专门开通了两个全年无休的人工接听号码,用以记录所有“紧急情况”。

    北京的一位医生则想起,从近两年开始,发现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册,才成为大多数医生工作的一部分。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医疗媒体人士说,“通报并没有强制性的作用,这中间存在着断裂”。

    毫无疑问,药品说明书早已受到重视。200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有关药品说明书的暂行规定。在2006年发布了正式规定后不久,药监局又印发了对于规定中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通知。

    但没有人能说得清,人们何时才能看到真正准确、详实、晓畅的药品说明书,正如一名业内人士所说,“中外药品说明书之间的差距,或许就是中外医药体系差距的缩影”。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