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3/17 0:00:00 来源:
未知
国家发改委网站3月7日公布“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提到下调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的药品,平均降幅21%,预计每年为公众减负100亿元,这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时,距2010年11月29日公布的抗生素、心脑血管等17大类药品的大范围降价,仅过去3个月。事实上,这也是自1997年以来国家针对药品价格进行的第27次调整——过往数据显示,历次降价平均降幅均在15%~20%,部分药品最高降幅甚至达60%左右。
但如此猛烈、高频率的降价举措,老百姓的感受依然有限,甚至有看病越来越贵之感。
“价格调整对整个费用控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确实是治标之策,解决看病贵,还是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照
药品的市场渠道分布,我国80%以上的药品集中在医院,
药店等零售环节仅占不到20%的药品销售——这样的强弱势力分布,导致购销环节双向垄断的医院,长期把控药品销售权。
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严重依赖药品收入,导致高价药越高越好卖。业内人士认为,如医改不从根本的
医药卫生体制上下手,即废除以药品收入供养
医院运转的模式,百姓对药品降价的实际感受,永远不会明显。
宋大才指出,其实百姓能不能从降价中得到实惠,最关键要看费用。一个简单逻辑在于,由于费用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数量和结构等多方面,在医药体制不分开的情况下,即便药品价格有所下降,但用药数量和结构发生相反变化——以前医生给开3盒,现在改开4盒,费用还是不可能降下来,个人也不会有得到实惠的感受。
此外,不同人群对于降价的感受也不相同,同样降幅下,具体到每个品种的降幅不一样,一般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对降价的体会相对深刻。以上一轮降价中的抗菌药物头孢曲松为例,价格从90多元降到60多元,长期服用的患者可能感觉到降幅高达30%,而刚刚使用该药品的人对降价的感受则不太明显。
历经27次降价,通过价格调控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依然难有效果。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认为,症结就在于医改必须改医,如果不涉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再降价多少次,也不会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作者:王蔚佳)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