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健康家园 > 中国孩子被指无处减压 家长别老说“我是为你好”

中国孩子被指无处减压 家长别老说“我是为你好”

中国虎网 2011/4/1 0:00:00 来源: 未知
   3月17日,新浪微博上一名叫“1988年6月2日”的网友所发的一条微博,在短短几天内,被转发9695次、引来2561条评论。这条微博讲述了福建某高一学生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辱骂,最后跳楼自杀一事。微博里,还配发了一张孩子跳楼的现场照片,一片血迹令人惨不忍睹。
 
  受到家长和老师批评后,做出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在中国学生中不是第一次。有人为这些孩子惋惜,也有人批评他们抗压能力太差,但很多人都忽视了,他们只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向往积极阳光的生活,希望听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尽一切努力做个“好孩子”。犯了错遭到辱骂,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挫折感与压力,这种压力一时间无处发泄,悲剧就可能发生。
 
  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孩子“学习压力最大”、“幸福指数也最低”。可作为大人,我们对他们的压力是否曾耐心倾听、认真对待?我们是否真诚并努力地帮助他们寻找摆脱压力的办法,让他们回到阳光底下?
 
  “这是我最近听到的第二起孩子自杀事件”
 
  又是一起孩子自杀事件,它们让人心痛,也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混合了焦急、悲哀与愤怒。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在听过记者讲述微博上这起事件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缓缓地开口:“这已经是我最近听到的第二起孩子自杀事件,就在前不久,黑龙江一所学校的一名高三学生,由于一模考试不理想,也是跳楼自杀了。”2010年,孙云晓曾经在百度新闻中专门搜索过“高考自杀”这几个字,得出的结果为4000多条。每一条新闻,代表的都是一条生命。还有些学生,虽然没有走上绝路,却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这个比例也在与日俱增。现在的孩子,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总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隐形压力”在他们周围蔓延滋长,让他们总不能无忧无虑地开怀大笑。
 
  严恒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现在却被诊断为人格障碍,成为了湖南省脑科医院的一名病人。在他的印象里,听父母的话、学习成绩位列前十名是必须要做到的事,为此,母亲对他很少露出笑容。在严恒的家里,他没有说“不”的权利,就连开关冰箱也要定规矩。有一次,他的成绩没考进前十名,母亲的脸上更是寒若冰霜。他想跟母亲谈一谈,但最终的话题总会落到对他成绩的指责上;他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也不敢说,否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斥责,只有好成绩才会换来母亲的好态度。时间长了,他开始丢东西、打父母,直到被诊断患上精神疾病。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曾发现,中国3.4亿未成年人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比例为16.4%,5%左右的孩子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自杀率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竟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而与如此之高的自杀率形成对比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中,能接受心理辅导、疏解压力的人,少而又少。
 
  三大原因让孩子无处减压
 
  “未成年人是最大的弱势群体,而这个‘弱势’主要体现在心理危机上。”孙云晓说,心理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压力,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悲剧,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无处减压。
 
  首先,孩子的压力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和理解。大部分中学生一接触到“压力”这个词,首先就谈到了父母,“最大的压力是父母规定了一条我要走的路,却不考虑我的兴趣特长”,“父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家庭经济压力越大,父母对我的期望值越高”……而多数父母却认为,“学习就是他们的任务”,“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他们好”,“不愁吃穿,小小年纪有什么压力”……父母不理解,孩子无人沟通,心理压力就会越攒越多,从而导致一些极端事件发生。孙云晓说:“有一个学生因为抗拒不了父母送他进假期补习班,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在教室当众服毒身亡。”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孩子从12岁(初一)开始,心理健康指数逐年下降,16—18岁(高中阶段)青少年是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的群体。“而他们的压力却往往被家长、老师忽视了。”孙云晓说。
 
  其次,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没时间减压。付强是一名高三男生,入校以来成绩一直很好,学习也十分用功,进入高二后,为了不落下名次,他更把中午和晚上规定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复习。可是,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他,没能熬到高考就出现了问题:每当听到有考试通知,晚上就梦到蛇,导致他成绩一落千丈。孙云晓说,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的表现。没有时间运动、和朋友一起玩,堵住了孩子心理排泄的渠道。在这方面,成绩越好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多。
 
  第三,能帮助孩子排解心理压力的专业人士太少了。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执行主任陶然告诉记者一组数据:仅北京就有20%—32%的青少年有焦虑情绪,而华北五省从事儿童精神卫生的专业人员不超过100个。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中心,但大部分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形式单一,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专业机构的缺失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家是减压的最好地方
 
  如果家长们能在孩子深陷心理危机的时候,扶他们一把,用爱去抚慰他们的孤独,会比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更管用。专家们一致认为,家,才是给孩子们减压最好的地方。
 
  孩子的坏情绪必须及时发现。陶然指出,这些坏情绪和行为包括:经常欺负同学,破坏公共设施,比如践踏草坪、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喜欢咬铅笔或手指,不明原因的肚子疼或口腔溃疡,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孩子正在承受压力,内心充满焦虑。家长应该立刻干预,千万不能等。首先要了解焦虑的原因,从情感上鼓励、理解、肯定和支持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放到一边,选择喜欢的事来做。其次,可以跟孩子一起做深呼吸、跑步,帮他们把压力释放出来。
 
  12岁前多拥抱孩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博士指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块土地,12岁之前由家长耕耘,12岁后由他们自己耕耘。在这前12年,家长即使再忙,也应该每天陪孩子、耐心倾听孩子每一个问题,与他们像朋友一样交谈,多拥抱孩子,才能培养正确的亲子依恋情感,增加孩子长大后的幸福感。
 
  有五句话不能说。陶然说,孩子最想得到的是家长的肯定。父母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眼神都可能让孩子产生压力。建议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考这么差,你看别人都比你好”、“我说不行就是不行”、“这么简单的题也不会”、“我们这都是为你好”、“和谁出去玩了”。如果家长经常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越来越叛逆;二是什么都不说,直到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凡是跟孩子有关的事,都要跟他们商量。比如报兴趣班,父母不能全权包办,必须孩子有兴趣并同意才行,强迫就会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
 
  此外,孙云晓呼吁,学校和社会也应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孩子卸掉心理压力,比如建立心理危机教育评估体系、多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对初高中学生开设减压课程等。如果我们爱孩子,那就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吧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