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7 0:00:00 来源:
未知
国家发改委第27轮降价令上周一正式实施。在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呼吁抛弃药品“唯价论”之后,这一轮降价令的出台与实施再次触碰市场敏感的神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药材价格上涨、中成药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了“合格假药”出现的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曾庆洪相继为药企发话:
医药行业面临原材料、能源、人工、租金上涨等困难。而由于国家对药品实行价格管制,再加上政府药品限价令的发布,药价并不能像其他行业随成本上涨而上涨。“唯价论”的药品定价方式使得药企难以兼顾药品质量,甚至不愿意赔本生产,最终让一批物美价廉的常用药从
药店货架上消失。
中成药生产成本是否如人大代表所说大幅上涨?生产中成药到底是亏还是赚?品牌中成药
企业到底面临何种困境?为了解最为真实的中成药生存现状,连日来,《羊城晚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十多家老字号中成药生产企业展开调查。
中药材涨价,药厂利润下滑
从2009年以来,以中药材价格为主的生产成本上涨一直困扰着整个中成药行业。
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所提到的心血管药物复方丹参片为例,人大代表曾庆洪调研发现,其主要原料三七,原来是60元/公斤,前年是100元/公斤,去年1月份上涨至200元/公斤,去年3月份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到了360元/公斤,最高时竟然达到600多元一公斤,1年多的时间就涨了10倍。
事实上,不仅是三七,去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影响,部分中药材产量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市场上的需求却是有增无减,再加上游资的炒作,而政府对中药的价格监管薄弱、机制不健全,国内大部分中药材价格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广东是全国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材消耗的重要省份。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受访企业生产中所需的当归、甘草、桔梗、平贝母、水半夏、党参、黄苓、川芎、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均在涨价的榜单当中。近一年来,有九成受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20%,其中涨幅最大的就是中药材。有七成受访企业的核心产品所需的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达10%-50%,而有三成受访企业的核心产品所需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0%。
而中国中药协会提供的一份数据也显示: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有84%涨价,涨幅多在5%至180%。其中,28%的中药材价格涨幅超过51%,6%超过181%,2%超过300%。以太子参的涨幅最为明显,2010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53%。
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大大降低了中成药业务的毛利率。在本次调查中,有八成受访企业表示中成药销售毛利率同比出现下滑,甚至是无利可图。从已披露的医药上市公司的中成药业务情况来看,尽管2010年净利润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原料成本增加还是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跌。
降价令出台,药价上调无望
尽管原材料、人工、能源水电等成本持续上涨,但根据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方式,成本上涨产生的矛盾却难以完全转嫁到产品售价上。
相反,在2009年10月发改委首次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489号)》中,公布的基药价格与现行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比,约有45%的品种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价12%左右。而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后,试点地区基本药物实际零售价格又平均下降30%,部分试点地区降幅高达50%。上文列举的60片规格的复方丹参片,其指导价也由7.2元进一步下调至6.6元。
而就在基药零售指导价发布一年后,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两度挥起降价大刀,降低180多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两次降价平均降幅为20%。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发出27张降价令,最大一次平均降幅达40%。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九成受访企业的产品都曾有过1%-50%不等的降价。在原材料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不少受访企业反映,目前的最高零售价格认定公布时间太长,需要重新合理制定中成药最高零售价格,不要一味地降价,而是应该根据原料、劳动成本等综合因素,在一年或半年左右的固定时间公布一次价格。
超低价竞争,劣药驱逐良药
除了中药材价格、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外,来自同行的超低价竞争,也是品牌中成药的“难言之隐”。
针对复方丹参片这一品种,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市内多家药店看到,不同厂家生产的60片装复方丹参片的价格参差不齐。同种规格,作为全国最大的复方丹参片生产企业白云山和黄的零售价为6元,而广东另一家叫怡康的药企生产的零售价仅为3.7元。随后记者在一个有资质的药品交易网上查到,前者的供货价为5.62元,而后者的供货价则只需1.05元。也就是说,如果前者在药店只卖6元的话,药店只有6%的利润空间,但是如果销售后者的话,零售价虽然低至3.7元,但药店的利润空间却高达88%。
但人大代表曾庆洪调研发现,如果按照目前三七市价360元/公斤和药典要求生产计算,一瓶60片装的复方丹参片,三七一项成本就要占到3元,不要说还有丹参、冰片、辅料、人工等成本。一瓶60片的复方丹参片供货价只用1.05元,其质量确实令人担忧。
2010年11月河北省药监局和河北省药检所联合对本省销售的十几个品牌复方丹参片进行抽检,发现合格的只有白云山和黄等两个品牌。而2010年江苏省公布的第一期药品质量公告中,就有两个厂家的复方丹参片被检出异性有机物,其中就有怡康生产的复方丹参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异性有机物指的是混在药材中不合规定标准的其他类似药材,又或者是同一植物中药用以外的其他部位。说白了,检测异性有机物就是要鉴别企业是把药材提取还是打粉入片。“因为目前药品质量标准不能完全反映药品质量,尤其中成药处方有数种或数十种药材,但含量指标或鉴别只检查部分药材,不能反映是否按处方投料。因此,不少品牌中成药都面临着同类偷工减料产品的低价恶性竞争”。
而在记者发出的调查问卷中,受访的所有企业均反映遭遇到同类产品超低价竞争,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招标唯价论,无奈退出招标
在我国,两成的药品销售在药店,八成的销售在
医院。但即使是不超过发改委制定的最高指导价,也并不意味着药品就能顺利进入医院。由于同类产品的超低价竞争,招标反而成了不少品牌中成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有企业质疑,目前在全国推广的基药招标“双信封”制,一个是经济技术标书,另一个是商务标书,但几乎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能满足“经济技术标书”要求,最终只由“价格最低”因素决定。
再以60片装的复方丹参片为例。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在《关于吁请调整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办法的紧急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在安徽省基本药物招投标中,60片装糖衣复方丹参片仅0.95元/瓶,而国内主流优势企业同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5.6元/瓶,价格相差近6倍。
上个月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20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座谈会上,来自医药界的近40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均表示,基药招标唯低价论,规模药企身处两难。步长制药集团有20多个基本药物品种,由于不少
药品的招标价格根本达不到成本,所以步长制药集团无奈只能退出了不少省份的基本药物招标。而辅仁药业参与过多省招标后,也发现技术门槛基本上形同虚设,因为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通过技术标,所以,最后的竞争基本上仍然是价格竞争。目前辅仁药业采取的措施是价格能够满足成本就投标,一看要赔本了就赶紧废标。(作者:陆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