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医药研发·医药科技 >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虎网 2011/4/14 0:00:00 来源: 未知
3月29日,上海市召开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展望2020年,张江高新区将基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新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技术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和政府管理创新示范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全力以赴推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张江打造成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

    三项任务确立发展方向

    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张江创新品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谈及20年来张江高新区的发展,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于晨感慨万千。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一方面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一方面开始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那时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在上海的大地上散发出勃勃生机。自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间,张江高新区经历了“起步、聚焦和改革”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统一在“张江”品牌下,统一战略规划,统筹科技资源,规划面积也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充至42平方公里,成为全国6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2010年6月,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管委会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依托上海市科委,加强战略统筹、指导协调,为高新区迈进“十二五”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决策,也是上海市转型发展的现实所需和关键所在。”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

    历经20年的积淀,张江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十一五”时期,张江高新区经济总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不断攀升,已建成面积中平均每平方公里技工贸收入达183.85亿元,已经成为上海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生力军。张江高新区集中了全国集成电路领域40%的企业,芯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3%、封装测试占40%、TD-SCDMA手机芯片占有率超过70%,涵盖了设计、流片、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多个环节。高新区中,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单位达到400多家,形成了国内最完善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链,还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如今,建设中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已聚焦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发展起来的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也已形成集聚态势,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新模式、新机制的确立,新政策的落地,示范区内活跃的生产力将进一步释放,同时带动上海经济升级换代,并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纵向看,张江高新区成绩斐然;横向看,上海市清晰地认识到张江存在的“短板”。张江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有待完善,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的协同性存在问题;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度还偏低……

    正是基于对张江高新区发展态势全面深入的把握,上海市委、市政府认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机遇,将成为上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为此,上海市赋予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项具体任务:即强化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张江创新品牌,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或突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时,着力提高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和服务全国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于晨表示,“建设中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带动整个上海的生活方式、研发方式、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成为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更活跃的、更宜居的城区。”

    五项突破凸显发展重点

    加快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通过创新在股权激励、人才集聚、财税政策、科技金融、管理机制5个方面取得突破

    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在新的层次上整合全球资源,引领发展趋势,在形成“新模式、新机制、新亮点、新能力、新优势”上取得突破。

    上海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发展的转型也在于创新,未来的希望更在于创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不久前召开的张江高新区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加快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探索和破解许多难题和机制体制瓶颈。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当前要通过创新在股权激励、人才集聚、财税政策、科技金融、管理机制5个方面取得突破。

    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当其冲;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改革将揭开创新激励变革的序幕;自主创新人才特区建设的改革试点将助推上海国际人才高地的建设;探索“新三板”市场,引领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改革试点,开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改革试点;创新型企业建设改革试点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创新的激情。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将成为最好的样板。

    谈及今年的发展,于晨用3个“一批”来描述当前正在启动的“三项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各类实施细则,争取年内出台一批操作办法。这要求上海市各部门要对照《若干意见》中的相关内容,逐项研究实施办法。尤其是对需要着力开展的先行先试,既要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又要结合上海实际制定可行措施。比如,在开展股权与分红激励试点方面,需要研究制定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从评价标准、激励尺度、实施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形成操作规则;在开展自主创新人才特区建设试点方面,要研究制定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在改善服务、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住房与子女就学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出优惠政策等等。这些先行先试将给张江、给上海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是抓紧研究重点难点问题,争取年内出台一批破解办法。建设示范区,需要破解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例如,上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势何在,其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哪些方面能够短期实现突破,都需要深入调查,寻求答案和解决办法。比如,2009年1月,张江设立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这就是一个率先试点市级出入境办理的项目,现在园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可办完全部的出入境手续。于晨表示,今后,还将加快这方面的探索,只要有利于创新,张江高新区都将勇于尝试。

    三是抓紧推进政策法规建设,争取尽快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各部门正整合政策法规资源,对各部门、各机构实行的政策规章,进行集中梳理汇集并优化政策结构;对各区县各分园实践首创又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要提炼整合,也将择优采纳,上升为政策法规;对虽无政策法律规定但切实需要又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加以论证,先行先试。争取今年制定出台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政府规章,为建立适用于高新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奠定基础。

    四种环境拓宽发展路径

    强化建立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公共服务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大型居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着力推动本地就业、本地居住,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努力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张江高新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张江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在本世纪前20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会一蹴而就,在长时段的培育和发展中,尤其需要宽松、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上海市已明确提出,要强化建立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公共服务布局,统筹推进产业园区和大型居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着力推动本地就业、本地居住,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创业、宽容挫折失败的氛围,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勇于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营造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良好环境包含4个方面:

    一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坚持市场化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转移、专业技术服务、人才、法律和财会等各类中介市场,进一步促进协会组织发展,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培训、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设立张江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投入方式,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外包,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三是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倡导和崇尚创新创业精神,促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程序,加快制定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望未来,在优良发展环境的烘托下,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把科技资源密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环境良好的区域纳入管理范畴,使创新产业在更为广袤的地域集聚并快速发展。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将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着力于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着力于打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着力于提升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作用;着力于完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政府创新服务体系,将带来知识创新、科教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集聚、融合和裂变。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户服务邮箱:200899936@qq.com 客服QQ: 200899936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