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19 0:00:00 来源:
未知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一千三百个剂型的
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一百亿元。然而,近些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人们称之为“降价死”。记者调查发现,此次药品降价仍未逃出“降价死”的宿命,部分“降价药”的确难寻了(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据分析,药品“降价死”源于三大因素:一是比较利益导致降价药退出市场;二是部分
企业停止生产降价药;三是药企放弃薄利多销。显然,要防止药品“降价死”,就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化解这三大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调控药价可以借鉴政府当前调控房价的基本思路,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双轨制”,将基本药物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纳入公益化范畴,建立专门生产经营基本药物的公益性药厂、
药店,从而切实杜绝药品“降价死”。
药品与住房有着许多共性,它们都是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本保障,不应实行完全的市场化政策。因为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药品和住房的基本保障功能,使其不能交由完全市场化的主体来生产经营,否则必然因追逐利润而抬高价格或拒绝生产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只管价格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毕竟企业的自主性意味着它有权选择生产或不生产以及经营或不经营。药品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相应的药品却在市场上绝迹了,再低的价格对百姓又有什么用呢?这样不仅让药品“降价令”沦为一纸空文,而且也把基本药物制度高高架空。
总结多年的房地产市场管理经验,我们终于认识到住房全面市场化的弊端,基本确立了住房保障的“双轨制”,即强化政府的保障房义务,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增加中小户型商品房供给,不仅从供地上予以充分保障,而且还想方设法保证资金投入。药品市场能否借鉴这一思路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国家可以投资兴建一批公益药厂,专门生产那些成本与价格之间价差较小的基本药物,甚至是全部基本药物,从根本上避免药品“降价死”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要求各地政府合理布局,在城乡建立一批公益药店,主要负责经销基本药物。无论是公益药厂还是公益药店都享受国家财政补贴,使其成为生产经营基本药物的主渠道。
在确保充分及时供应的基础上,政府和社会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医生优先使用“降价药”和基本药物,否则给予相应处罚。如此一来,既可以釜底抽薪地扼住医生开高价药获取回扣的通道,对遏止医疗腐败商业贿赂起到预防作用,也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加速改变“以药养医”的传统运行模式,迫使其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我看来,只有真正堵塞了医生开高价药、收取高额回扣的制度漏洞,才算抓住了我国当前药价高、看病贵的“七寸”,击中了医疗改革的要害。
总之,基本药物的生产和经营,应当像城镇保障房和城市公共交通一样,凸显其公益性,政府不仅应当调控价格,而且还应当组织或直接进行生产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让市场“牵着鼻子走”,才能走出药品“降价死”的困境。(作者:鲁生)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