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市场反馈 > 随访难”羁绊临床医学发展 病人不配合成难题

随访难”羁绊临床医学发展 病人不配合成难题

中国虎网 2011/4/22 0:00:00 来源: 未知
不少医生说,病人不配合随访,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一大难题;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临床医疗技术改进、创新和整体水平提升
 
  在上海一家三级医院当医生的小陈,最近收到SCI期刊发来的论文“修回”。一般来说,“修回”意味着如能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发表的可能性较大。但当小陈读完评审意见,连连叹息:“国外的评审专家希望我提供更大的病例数……这下没戏了。”
 
  要求“提供更大的病例数”,大致就是论文被SCI“默拒”了——这在国内临床医学界,谁都明白,又都无奈:难以达到要求。因为在中国,随访病人比较难,积累大样本数、长时期的随访记录更难。
 
  “中国病人病好了就想离医院远远的,没事谁愿意再去?”这就是现实。医学圈外人不会想到,由此引发的“随访难”,在相当程度上羁绊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
 
  病人很多,病例数很少
 
  中国医生搞临床医学研究还怕病例数不够?
 
  眼下上海的医院,尤其是三级医院,总有不少外国医学界的“大牛”接力跑来“蹲点”,一些人当了“客座教授”,还有不少人不在乎名衔,还分文不取。他们一呆几个月,参与病例诊断和讨论。国内医生明白,“洋大夫”们在“义务做好事”之外,有着另一个目的:搜集、积累病例。“中国的病人实在多,这里的一些常见病到了美国,居然算罕见病。”
 
  但中国医生更明白,病人虽多,但做起研究来,病例数却很少,就因为随访太难。
 
  随访,说得更准确些,是“医生跟踪病人的随访”。随访分两种,一种是病人愿意回来找医生。比如肿瘤治疗,大剂量化疗后,病人一般在10-14天后有较厉害的副反应,按照国内目前平均7天的住院时间,彼时病人已经回家。于是医生会提醒病人到时间来院随访,看术后反应,对此病人很愿意配合。
 
  另一种随访,是医生出于研究需要,主动找病人。他们给目标病人发调查信或约见访谈。此类病人从一开始就对随访的“依从性”较差,甚至留个错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让自己“查无此人”。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主任徐志伟医生告诉记者,多年前,他们科室曾派一个研究生专职做随访。“连续几个月,这个学生一心扑在随访上,根据病人资料打随访电话、发随访函,请病人就手术后的情况填写各项内容,可最后得到的回函,不到1/10。”
 
  目前沪上医院主要通过电话做随访,打过这种电话的医生叫苦不迭:“一听是医院打来,有的人觉得晦气,马上挂断;有的则很不耐烦,随便敷衍,说的话可靠性存疑。”
 
  电话随访之外,如果希望病人回医院复查一些指标,那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医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病人回院随访,CT、血检等项目的费用都要自理,外地病人还要支付来回路费和在上海期间的食宿费等,所以他当然要想:“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想过之后,就不肯来。
 
  随访难,医学研究就难
 
  病人不配合随访,在不少医生看来,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的一大难题;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临床医疗技术改进、创新和整体水平提升。
 
  “临床医学研究真的需要十年磨一剑,比如论证一种新的手术技法的效果,必须要有一定的病例数量,并且长期跟踪观察疗效,有时要跟踪病人10年以上。”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长青带领的科室,从2002年至今,单单在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就积累起了1500个随访病例,这在同行中属于“惊人纪录”。创造纪录的,是一支由统计学和公共卫生学专才组成的专门随访团队。
 
  为了积累随访病例,医院各自出招。北京的一些三级医院,眼看自家的随访病例数有限,就找同行“结盟”,“凑足”病例,联合研究并发表论文。“不过,这事儿非得‘学术大牛’牵头来做,别的医生尤其年轻人,别想!”北大附属医院一位年轻医生感叹。
 
  有些大型专科医院为了“绑定”病人,甚至搞出为非医保病人“代管”病例卡这样的“霸王条款”。
 
  “虽然有些医生热心随访有功利成分——为了发论文。没有大样本和长时间随访数据做论据,论文是站不住的。但换个角度看,这件事关系到临床医学的发展。”一家三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对记者说。
 
  “由于我国病人多,医生手术操作机会多,不少手术技法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不过,手术精湛、完美,成功率高,只是短期疗效。5年、10年、20年后,病人情况如何?出没出问题?有没有伴发疾病?必须通过随访来了解。”徐志伟指出,随访难以开展,临床治疗的“长期疗效”便难以掌握,而这恰恰是改进、提高临床治疗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
 
  临床疗法正是在不断随访中找到问题,进而不断改进的。这是造福患者。
 
  不少医生说,我国的临床医学往往跟随国外疗法亦步亦趋,国外有了手术改进,我们就跟进——“这正是因为我们自己较难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即使在实践中有了创新,也很难通过随访确认效果和持续改进。其实,由于人种、生活环境等等的差异,国外疗法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人,我们应该研究创立本土的治疗方法。”
 
  医联网,或能带来转机
 
  在医生们看来,国外同行能做好随访,得益于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是与病人“绑定”的。而我国病人的求医还处于“无序状态”,与医生往往是“萍水相逢”,然后“分手时不说再见”,随访就难。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医院开始重视随访,由科室牵头组建专职随访团队,电子数据库也正慢慢建立起来。在此之前,医院的资料主要是手写的,保存、查找都成问题。不少医院上世纪50、60年代的病史、手术记录,现在已成了压箱底的黄脆旧纸,甚至已毁于水火。
 
  医生们看到了希望:近年来上海力推电子病例、医联网,这给今后的随访创设了很好的平台。理论上,病人在上海的就诊记录,不管在哪家医院,都可以联网查到,而外地病人回家后在当地医院复查,报告可以用电子邮件传来。
 
  但也有医生指出,数据库的建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医生自己改变观念。“随访难,并非全是病人不配合,医方也有责任。比如一些科室弥漫着一种情绪,自我感觉临床手术成功率很高,十多年如此,已成经典——还有改进的需要么?抱着这种想法,随访自然不受重视,病人入院时,甚至人家的电话号码都不认真问,那随访从何谈起?”(记者唐闻佳)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