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4/25 0:00:00 来源:
未知
近日,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颁出,“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等10项科研成果获一等奖;“中药糖耐康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研究”等39项科研成果获二等奖;“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等50项科研成果获三等奖。本版特将一等奖获奖项目整理,分上下两期介绍,以飨读者。
点击1:脾瘅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人:仝小林、李敏、甄仲等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多代谢紊乱的复杂症候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挖掘,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可归属于“脾瘅”辨证论治范畴。
本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脾瘅理论;首次应用脾瘅相关理论指导MS的治疗,确立了治疗MS的系列治法;通过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了脾瘅理论指导MS治疗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本研究通过对1267例肥胖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80例腹型肥胖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深入挖掘了膏人、脂人、肉人的人体测量学特征、中医辨证要点,及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创新性地建立了三型肥胖数学模型;首次确立了腹型肥胖(膏人)的2个亚型——腹壁脂肪型、腹内脂肪型,及非腹型肥胖的2个亚型——脂人、肉人,补充了现代医学对肥胖的分型。
本研究历时20余年,对脾瘅相关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在10余个省8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
点击2: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
完成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学院
完成人:赵宏斌、胡敏、唐薇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云南省多项基金资助下,课题组历时7年,从血脂、组织形态、超微结构、成骨关键靶点基因调节等方面,对云南彝药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进行了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从兔股骨头中直接提取出总RNA的新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经本课题组改良后的新型SANFH兔模型,同时以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动态、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了恒古骨伤愈合剂对该动物模型股骨头坏死修复过程中内源性成骨关键靶点基因VEGF、Cbfa1和BMP-2表达的影响,发现该动物模型股骨头内源性VEGF、Cbfa1和BMP-2基因的表达受到较明显和较长时间的抑制,而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较明显地促进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以用药时间长者效果明显;恒古骨伤愈合剂对正常兔股骨头内VEGF、Cbfa1和BMP-2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目前,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SANFH、新型SANFH兔模型、从骨组织中直接提取总RNA等科研成果已在实际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点击3:抗疲劳诊治方法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完成人:贾丹兵、李乃民、王正雷等
本课题以肝脾疲劳、心肾疲劳、脏腑气血亏损疲劳3个证型为切入点,用内治疗法抗疲劳和抗缺氧中药制剂以及外治疗法红光照射进行干预。
本项目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药物与红光照射对疲劳不同证型人群的治疗效果;通过复方中药制剂对运动力竭人员的运动性心肺功能的干预测试,来验证其抗疲劳、抗缺氧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建立中医舌诊、脉诊的计算机模型;对筛选的抗疲劳、抗缺氧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动物实验,分析总结出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机理;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红光照射对其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
研究建立的中药复方制剂1、2、3号与红光照射治疗在上海、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等地12所军内外医院应用,取得良好疗效,其综合有效率为96.55%,治愈率为87.78%。研究过程出版专著1部,在专业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6篇。
点击4:“脑心同治”治疗中风、胸痹
完成单位: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完成人: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等
在中医药“异病同治”、“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研制而成治疗中风和胸痹的纯中药复方制剂——脑心通胶囊。
基础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含水量,并增强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减少模型大鼠脑组织ICAM-1、VCAM-1、E-selection的表达相关。临床研究: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功效,治疗中风(脑梗死)、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点击5:中医古籍抢救、发掘与利用
完成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完成人:曹洪欣、崔蒙、薛清录等
本项目立足世界范围内中医古籍资源普查,编纂出版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包括国内150个图书收藏单位的13455种中医图书),创立了以“学术分类为核心的中医古籍三级分类体系”;编辑了《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研究文集》(包括海外11个国家、两个地区137个图书馆收藏的中医古籍2.7万部),并根据书目调查结果与实地甄选,将流散海外、国内失传的420余种中医古籍复制回归(超过30万页),抢救了对中医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珍稀文献。
本项目开展了中医古籍的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保护环境和修复技术规范,发掘了历代中药防虫、防潮等古籍保护方法,建立了中医古籍原生性保护技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再生性保护,研制了“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和数字化的“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粹”,实现了中医古籍信息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