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5/18 0:00:00 来源:
未知
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重要动物模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合作,首次将锌指核酸酶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内源性基因敲除研究,成功敲除了猪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对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的PPARγ基因敲除猪模型。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
据介绍,目前,敲除大动物的内源性基因只有通过体细胞基因敲除结合克隆技术才能够实现。但由于体细胞基因敲除效率极低,导致通过克隆技术获得敲除基因的大动物模型难度极大,效率极低。锌指核酸酶是一种可在DNA特定位置产生双链断裂的工程蛋白。此前,在一些低等动物的研究证明,锌指核酸酶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基因敲除效率,曾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09年生命科学领域十大创新技术之一。但在大动物中,该技术途径一直没有成功。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陈育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将锌指核酸酶技术应用于猪体细胞的基因敲除,使体细胞基因敲除的效率由原来的百万分之一提高到大于4%,并结合克隆技术成功获得了2头PPARγ基因敲除猪,首次实现了该技术在大动物内源性基因敲除中的应用。专家表示,该研究不仅建立了高效的基因敲除猪制作技术平台,也为其他缺乏胚胎干细胞系的大动物的基因敲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PPARγ是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靶点。科学家们利用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保护作用,但由于小鼠心血管系统与人类相差甚远,使得小鼠的研究结果与近年临床上观察到的患者心脏毒副作用不一致。因此,科学家们亟待建立与人类更为接近的大动物模型来研究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由于猪的心血管系统与人类接近,是理想的研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此次中美双方科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得到的内源性基因敲除的猪模型,将为系统性地探索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以及开发新型的PPARg药物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