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网 2011/5/24 0:00:00 来源:
未知
【人大代表声音】
“医院用人制度与深圳发展极端不匹配”
“十年前,有人说深圳有一流的优秀个体,但是没有一流的团队。我觉得现在问题同样存在。高校也好、医院也好,博士是一堆,估计很多医院都是几百个,怎么整合成有战斗力的团队?其实有的市民愿意到广州看病,广州有的医院博士还没深圳多。”市人大代表刘颖认为医改应注重统筹好医疗团队。
另一市人大代表则直言,多年来,深圳人事制度改革在医院里没有特殊成效。“医院用人制度和医院运行状况已跟深圳市发展极端不匹配,应引进一个更好制度,如企业化管理制度,宏观弹性用人管理制度等。”
“我认为‘管办分开’对医疗改革意义重大。(卫生部门)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实施监督、立法、评估、考核和淘汰机制。但医院则可用企业模式去做。现在临时工、雇员在医院占了较大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配置,很多优秀骨干干了七八年都没有落户。所以,这个权力应该放到医院去,由医院管理委员会来统筹。”市人大代表黄文辉也认为,只要要求公立医院把公共卫生当成一项指标、任务或考核事项,医院也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
“应建‘两班制’缓解就医难”
“一大一小”是目前深圳正在实施的医疗发展战略,即在城市组团配置大医院,在社区布局社康中心。这一思路受到人大代表支持,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市人大代表刘颖认为,“一大一小”中,“小”要做强才能引导市民愿意到社康医院看病,“其实西方国家看病就是分级走,所以才不会出现目前像深圳所有市级医院那样的人满为患”。
“大”则要做优和特。“深圳的确高校支撑比较小,要成立比较强的医疗队伍。年底将试营业的滨海医院说要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但其实这个过程是非常长的。”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科教文卫工委委员杨勤也说,全市现在有607个社康中心,大医院在各区域也有分布,有利于医疗事业发展。但是社康中心仍难以承担大医院职能,导致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如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紧张状况显而易见,市民对此意见非常大。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应在继续建大医院和完善社康中心的同时,适当增加编制和投入,并延长门诊时间。“白天正常门诊,晚上6点到12点开设另一班门诊,一班变两班。”杨勤说,这一是符合深圳人作息习惯;二是白天上班族都没时间看病,两班制即可解决此问题。“我们建一个医院投入大、周期长,这样来解决,设备不用买、房子不用建,只是增加点人,就可以缓解了包括看病难、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
【市卫人委回应】
医院有望自主开展人员招聘
市卫人委表示,深圳医改在医院管理体制上,将实施新、老三级医院集团化管理模式,并利用老医院成熟的管理团队、管理制度和成规模的技术力量带动新建医院快速发展。同时,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实行去行政化管理。在人事编制上,医院也将不设最高行政管理岗位等级。
“医改后,医院有望在核定的授薪人员员额范围内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自主确定岗位设置方案,并在这一范围内自主开展人员招聘。实施全员聘用制,并竞争上岗,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委在阐述思路中如是解释。
而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带来工资福利制度的变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将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实行在编人员与临聘人员同工同酬,并建立重点学科特聘岗位制度,“采用协议薪酬的方式确定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待遇,一流人才拿一流工资”。
“深圳有一流的优秀个体,但或许没有一流的团队。”上周深圳市卫人委首次公开透露了医改思路,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热议,并针对看病难、医院人力管理、社康中心等问题提出建议。市卫人委则透露,深圳医改拟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薪酬标准,实施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让一流人才拿一流工资,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诊疗服务价格拟实施分级收费
此次记者还从市卫人委获悉,医改后,医院的服务价格机制也将出现变动:一是或将实施分级收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服务项目价格。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整体护理等级等因素,制定不同收费政策。”二是单病种付费,并将医院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此外,对本地公共财政给养对象以外的人员和有能力自愿自费者提供的基本诊疗服务,将按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测算收费价格,按服务成本收取费用,即差别收费。
而医疗保障上,则完善跨区域的医保异地结算制度(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便于公民外地就医结算;建立自费比例控制制度,解决医院就医人群中“自费比例”过高的问题。
力争五年内让每个家庭都有家庭医生
针对市人大代表提出的社康中心等问题,市卫人委表示,今后一方面将强化区级政府举办社康中心的职能,保障政府投入的资金、人员编制、设备资源到位,制定社康中心资源配置标准和《全市全科医学服务标准》,加大全科医师培训力度。
另一方面,将完善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社区首诊模式,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制度,为基层首诊的病人提供转诊绿色通道。以社康中心为管理平台,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与此同时,深圳还将学习借鉴香港公立医院联网运营的经验,以城市功能组团为基本单位,推动组团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网运行,拟建立十五个区域联网和三个专业联网,实现差别化服务,医生多点执业等资源共享。
不过,市卫人委透露,今后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新增医疗机构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并支持其发展三级医院。“除了在卫生行政部门增设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处外,还将出台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据了解,到2015年,深圳民营医院床位拟达到12500张,执业医生达到11330名,床位数、执业医生数和市场份额均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