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虎网医药网 > 医药资讯 > 政策法规 > 上海医改小步慢跑:付费机制改革未见明显突破

上海医改小步慢跑:付费机制改革未见明显突破

中国虎网 2011/6/2 0:00:00 来源: 未知

    上海医改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两年多调研讨论后,上海于5月17日正式公布医改《实施意见》、《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成为全国各省、区、市中最后一个推出医改方案的城市。在多项指标上,上海目标均高于国家标准。不过,在公立医院补偿及医改最为核心的付费机制改革方面,上海仍只小步试水,未有明显突破。数字指标领先全国

    在多项指标上,上海目标在一系列数字指标上,上海医改方案无疑领全国之先,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根据《方案》,2011年至2012年,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21项的基础上再增加21项,达到42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9个项目的基础上,逐年增加3个项目。

    此外,今年起,上海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报销80%。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70%左右,而这一数字目前国内平均只有50%。

    外来从业人员也有望统一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沙忠飞介绍,自2002年起,上海首创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随着上海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考虑通过几年的调整,将外来人员医保过渡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同样待遇。

    根据意见和方案,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覆盖常住人口,到2012年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如果说国家医改总体目标还是在求发展,那么上海已经走过了这一阶段,现在面临的是改革的问题了。”上海市卫生局退休官员邬先生表示。

    医联体可能促生垄断

    一个引人注意的动作是,整合一、二、三级医院的区域性纵向医疗联合体正在上海卢湾区和崇明县试点,意在引导一些常见病的诊疗下沉至社区,缓解三级医院就医难的顽症。一旦选择加入医联体,参保人员只能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就医。相应的制度设计是,将健全双向转诊系统,并且,居民在一、二级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将高于三级医院。

    卢湾区瑞金路金谷邨的居民余辉,目下正纠结于要不要签约加入医联体。“加入的话,有点像过去的劳保定点医疗,但过去转诊还是很方便的,想转到全市任何一家医院,只要单位医务室开张转诊单就行。现在医联体里面只有一家三级医院,选择少很多。”

    5月初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市民不赞成医疗联合体,近半数受访者担心会失去选择医院的自由。为消除此疑虑,上海医改方案最终版有了弹性的表述:“市民可以选择现有的就医方式,也可选择医疗联合体签约就医。”

    并且,在上海市的解释中,签约医联体,并非丧失择医自由。医联体会建立一个绿色通道,让签约居民可以预约不仅限于医联体内的专家门诊,仍可享用全市的诊疗资源。不过,对签约居民来说,医保是否会支付医联体外的医院就诊费用,记者目前并未看到明确说法。

    余辉另有疑虑,若首诊下沉至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技术水平有限,如果他们看不好病,向上转诊,但已经开的药怎么办?又不能退回去。”

    上海的对策是,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将定期到二级、一级医院,直接坐堂问诊,实现医疗服务技术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推进这一改革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报销比例,有一定诱导作用。另外,在目前的情况下,先推行区(县)级医院首诊制,可能是一个比较实际的做法。”邬先生认为。

    “推行医联体,原则上是对的,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区域协同发展,一、二、三级医院资源共享,上下联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医院管理研究专家庄一强告诉记者,“签约医联体并非上海首创,珠海已有过相应尝试。不过,在珠海,居民和医联体是一年一签的,如果对医联体服务不满意的话,病人可以用脚投票。”
补供方还是补需方

    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被视为医改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在各省市出台的医改方案中,都提到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三渠道变为两渠道”,即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渠道转变。取消药品15%的加成收入,成为医改主流话题。

    上海医改《方案》中,也提出类似表述。一方面,提出“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这意味着一直以来低得像个“笑话”的医疗服务价格,有望实现合理定价。另一方面,上海也表示,“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经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批准后,纳入政府专项补助项目库,由政府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逐年统筹安排。”财政补助,也为公立医院“找补”损失的药品加成收入提供了另一颗“定心丸”。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师张录法测算,全国药品加成收入,以2008年为例,仅300亿元左右。“即便各地药品加成实际超过15%,达到30%-40%,总收入放大一倍多,最多也就600亿-800亿元。而据国家三年医改投入八九千亿元的力度来说,补足这一块并不很难,靠提高诊疗服务收费和财政补贴,是容易解决的。”

    不过,相对于补公立医院这个医疗服务的提供方,“补需方”被不少专家认为更显重要。庄一强即认为:“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补需方,政府财政应投向医保,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因为补需方会催生医疗服务的市场竞争,医院会以服务去争取病人,获得更多的医保资金收入。如果政府拿出100元钱,我觉得应该60元补需方,还有40元补供方比较合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也是“补需方”的支持者。“就像餐馆酒店,有顾客就可以生存。医院看病提供服务,老百姓付账,肯定可以活!为什么一定要财政补贴?医院要获得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费用,必须吸纳居民与其签署定期医疗服务协议。居民若是对服务不满意,应该可以申请并选择转换医疗服务机构。”

    在邬先生看来,上海此轮医改,在明确补偿公立医院的同时,对“补需方”这块甚少涉及,“今后应有更大的动作。”

    付费体制改革是核心

    上海市设想在调整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之外,改革支付方式也将作为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措施之一。上海市医改方案提出,“将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方式,逐步试行和完善医保总额预付制。研究按照病种付费和按照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

    改革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付费制度,在顾昕看来,是医改最为核心的内容。“医保机构相当于参保者的经纪人,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医疗机构团购医疗服务,买卖双方可以谈判,争取更好的付费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医疗付费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按项目付费制度。医疗机构的收入与其提供的服务项目数相关,很有可能以过度医疗服务和诱导需求来增加收入。“医疗费用决定于医生的一支笔,没法加以控制。”庄一强表示。

    为控制医疗总费用,上海自1994年起引入医保总额预付制。医保基金对各医疗机构都有各自的总额预算,医保超支部分由公立医院与医保基金分摊。2010年的结算年度开始前,上海市医保局提出,对医保超支部分的分摊比例,公立医院和医保基金由原来的三七开变为四六开。

    “总额预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方式,对医疗费用控制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弊端。比如,到了年底,当医保基金额度用完了,医院就会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不愿再接治医保病人。另外,如果某医院医保额度不够用,也难以分辨究竟是因为医院把握不当,还是因为就诊人次上升。”张录法认为。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启动了按病种付费的定价制度改革。按病种收费是指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以病种为计价单位收取费用。譬如,一个阑尾切除手术,医保部门确定三级医院的诊疗费用为3100元,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支付2263元,参保人员自付837元。一旦医院的诊疗费用超过3100元,由医院自身承担额外费用。这样一来,主要风险的承担者就从付费者变为医院,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效果卓著。5月1日起,北京、成都、河南等地区开始实行按病种收费的定价方式改革。上海并未厕身其中。

    而在按病种付费之外,按人头付费也是国际通行的另一种主要医保付费方式。“医保机构根据与某医疗机构签约的参保人头数,付给医疗机构相应的费用。医生可以通过预防保健等方式,控制医疗成本。同样,风险承担者也在于服务提供者。”庄一强解释。

    “对公立医院来说,付费方式还是应该向按病种、人头付费转变,这样才能比较科学地控制医疗总费用。总额预付只是过渡期的办法。”庄一强表示。

    然而,在付费机制改革方面,上海仍执著于总额预付制。据记者了解,在医联体内,上海也将借鉴镇江的经验,推行总额预付制,总额预算指标由集团医院统一掌控使用,赋予医疗集团总控指标内部调控的职能,以此促进集团内“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利益机制的形成。

    “由集团来调配医保资源的话,由于三级医院显然成本更高,集团确实会有动力,尽量少占用成本,促使就诊重心下沉。这也是医保对医联体的良性控制。”张录法表示。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现在已经有0个对此文章发表过评价0个人发表过求助问题查看所有评论
请正确输入正确电 话
    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对以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北京虎网纵横广告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如您有意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
中国虎网纳您良言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手机/微信: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为了使您更方便的找产品本站开通了全国医药代理商联络QQ群:(群①:62942367 群②:54524537 群③:104496983)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2012273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
虎网医药招商网(www.tignet.cn)版权所有,谨防假冒